題目

古鏡怎樣映照中國歷史?

20509ph014
唐代喜鵲手鏡
20509ph014

中國銅鏡自齊家文化時期開始,歷經4,000年歷史,在不同的社會歷史進程中,發展出不同的時代特徵。齊家文化是中國新石器時代晚期,是一個銅、石並用的時期,距今4,000年,發掘所得的銅鏡很少,其中有1975年甘肅廣河齊家坪墓葬出土的一面七角星紋鏡。到了商、周時代,是中國青銅器發展的鼎盛時期,但是銅鏡的發展仍在初創階段。鏡形均為圓形,鏡體薄,鏡鈕不太規範,橋形、長條形、橄欖形都有,已知的考古發掘資料約百餘面。

 

春秋戰國是銅鏡的發展與流行時期,特點是形體輕巧,紋飾精緻,條流暢。鏡形以圓形為主,偶見方形,多為弦紋鈕。紋飾結構從初期的單純地紋,後在地紋上增添主紋飾,到戰國中晚期還出現了鏤空(透雕)、金銀錯、嵌玉、彩繪等工藝的銅鏡。這時期銅鏡的紋飾種類則主要有:素鏡、純地紋、花葉紋、山字紋、饕餮紋、菱格紋、鳳鳥紋、獸紋、蟠螭紋、狩獵紋等。

 

兩漢是中國銅鏡發展的鼎盛時期,全國各地均有出土,數量多,分佈廣。鏡形基本為圓形,半圓形鈕為主,也出現了一些伏獸形鈕,紋飾表現手法為平雕、雕和浮雕。漢代銅鏡開始出現銘文。紋飾種類上主要有西漢的蟠螭紋、蟠虺(古書上說的一種毒蛇)紋、草葉紋,以及「日光」、「昭明」等以銘文為裝飾的銘文帶鏡。

 

三國魏晉時期是銅鏡發展的中衰時期,由於社會動盪,銅鏡出土量少、質次,流行的紋飾品種基本上是東漢紋飾的延續,創新不多,南北方差異大。南方由於社會相對穩定,以湖北鄂州、浙江紹興為中心的銅鏡鑄造業保持了一定的興盛;北方則由於戰亂頻仍,鑄鏡業基本處於衰退階段。

20509ph005
三國時期的神獸紋銅鏡
20509ph005

隋、唐時期中國銅鏡又再復興、繁榮。鏡形上,除圓形外,出現了方形、委角方形、葵花形、菱花形等。鏡體較為厚重,銅質含錫量高,鏡鈕以半圓形為主,同時出現了獸鈕、龜鈕等。

20509ph006
隋唐「煉形神冶」瑞獸紋鏡有一佛教經典中的迦陵頻伽(人頭鳥身),反映出佛教的興盛(上海稻房藏鏡)
20509ph006

兩宋是社會由盛轉衰,也是銅鏡由盛向衰的轉折時期。至此後銅鏡的合金成分發生變化,含錫量下降,含鉛量上升,整體的工藝水平呈明顯的下降趨勢。當中部分原因跟當時「存天理,去人欲」的社會風氣有關,這使自由的藝術思想受到窒礙;加上宋代經濟發達,銅大量被採用作鑄幣之用,也間接使銅鏡的發展受到影響。

20509ph007
遼金時期的摩羯鏡(拓片)
20509ph007

遼、金、元時期社會動盪,生活不安定,銅鏡鑄造業也處於不景氣的狀態。明、清時期由於出現玻璃鏡,逐漸取代了銅鏡,這時期已是中國銅鏡的尾聲。明清銅鏡多作為象徵吉祥、團圓的信物或禮品,其銅鏡多為黃銅,基本為圓形,新創的紋飾有人物多寶。

20509ph008
清代描金風景畫具柄鏡(局部)
20509ph008
作者:
上載日期:
2019年11月14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