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古琴在中國有何獨特作用?

20508ph022
《杏壇圖》
20508ph022

琴在中國人的文化生活中,不僅是作為樂器而存在,它更被賦予了人格、教化、政治、倫理等超出於藝術以外的多重涵義和功能,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和一個重要的象徵符號。在數千年的歷史裏,琴在陶冶個人的文化修養、規範德行修為、民風化育、扶雅正、斥偏斜的文化主張方面,一直發揮着舉足輕重、其他音樂形式並不具備的作用。

 

在儒家的修身文化中,有一些物相是被賦予了「德」的象徵性,作為重要的文化符號而存在。儒家對人的修身最高要求是成為「君子」。其中一個重要標準就是「尚德」──尊崇德行。德行是甚麼呢?孔子說:「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最重要的、最高境界的德行,就是「中庸」,即「不偏不倚,無過無不及」。做一切事情都能夠恰如其分,正得其宜。琴之為「德」,即它的音樂特性方面的中和、平和、雅正是為「美聲」,所謂「美而不豔、哀而不傷、溫潤調暢」。習琴者通過對「琴德」的領悟,使自己「比德」於琴,而最終達到「以琴修德」的目的。

20508ph020
孔子是儒家的代表人物
20508ph020

古典藝術的感染力,具有化育民心的力量。所以一般都會被賦予道德化或政治化的功能,而不是作為純粹的藝術而存在。比如詩,就被稱為「詩教」,背負教化民心,移風易俗的使命。琴也是如此。早在西周時期,周王聆聽《詩經》中作品的目的就不是純粹為了娛樂,而是通過從國家各地搜集來的民歌「觀教化,知得失」,就是說要通過詩和音樂,達到有助於政治統治的目的。同時,還要通過有意識地扶植和倡導某類詩和音樂來教化民心,這就是「詩教」和「樂教」。

 

《論語》中記錄了孔子和他的學生子游之間發生的一個故事。子游完成學業,離開老師孔子後,在武城當了武城宰(地方官)。一天,孔子帶着一群學生路過武城,聽到從城門口傳來音樂和歌唱之聲,孔子不由得微笑起來,他知道這一定是子游安排,所以他就對子游說:「割雞焉用牛刀?」──你未免有點兒小題大做了吧!孔子的意思是說,這些在城門口進進出出的人都是些普通百姓,沒必要給他們欣賞音樂吧!子游從容回答:「我從前跟着先生您學習的時候,您曾對我們說過:『君子學道則愛人,小人學道則易使也。』」就是說,對身份地位較高的人進行「道」的教育,他們就會具有仁愛之心;平民百姓進行「道」的教育,他們就會變得馴順而易於管理。這就是儒家「琴教」的涵義。

20508ph021
古琴在孔子時期已起教化作用
20508ph021
作者:
上載日期:
2019年11月13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