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古琴與古箏為何常被誤認?

20508ph005
古琴是中國文化遺產之一,為了傳承這一遺產,中央音樂學院設有古琴專業,傳授古琴
20508ph005

古琴是中國最古老的樂器。2003年更被列為「聯合國口述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國人製造古琴,既要遵循嚴格的製作方法,同時又在其中注入了強烈的文化觀念。所以,古琴是一種獨特的、融合製造技術和文化象徵符號於一體的樂器,非常典型地表現了中國傳統的藝術觀和自然觀。

20508ph002
湖南馬王堆墓出土的古琴
20508ph002

古琴一般身長三尺六寸五分,以對應一年的三百六十五天;琴面圓而隆起像天,琴底方而平展像地;琴頭、琴項、琴肩、琴身、琴尾,狀如人形,以像人。嶽山在琴頭處高起,架起琴弦,所以稱「嶽山」。龍齦在琴尾處承接琴弦,形狀像微微張開的龍口,所以叫「龍齦」。共鳴箱底部的兩個散音孔,一大一小,形似水面,所以一稱「龍池」、一稱「鳳沼」。用以支撐琴身的兩隻琴腳低矮穩健,如大雁的雙足,所以得名「雁足」。天、地、人、山、水、陰、陽、龍、鳳等一系列的文化符號,有機地結合、濃縮在一件樂器之中,並且一一與具體的樂器部位相對應,最終形成了中國人心目中融合藝術和自然於一體的、充分體現「天人合一」文化觀念的獨特樂器──古琴。

20508ph003
古琴結構圖
20508ph003

古琴與古箏之別

形體:古箏的形體比古琴大得多,它的外形近似扁長方形的箱體。

結構和材料:古箏由面板、底板和兩個箏邊組成。面板一般用乾燥鬆軟的梧桐木製作,底板用梧桐木或其他硬質木料製成。

 

樂器性質和調音方式:古箏是一種多弦多柱的彈撥樂器,常見的古箏是21根弦,每條弦下面安置有碼子,碼子可以移動,用來調節音高和音質。而古琴是按弦取音的樂器,完全靠手指按住琴弦的某一點來確定音高,所以演奏者聽音一定要準才行,從這個層面上來說琴比箏難學。

bulb

彈撥樂器

彈撥樂器是指以手指或撥子撥弦,以及用琴竹擊弦而發音的「彈弦」、「擊弦」樂器的總稱。彈撥樂器歷史悠久,品種繁多,具有豐富的表現力,有文字記載的多達四十餘種以上,包括有揚琴、柳琴、琵琶、中阮、大阮、三弦、古箏、古琴、箜篌,甚至西方的豎琴等。中國的彈撥樂器分橫式與豎式兩類。橫式如:箏(古箏和轉調箏)、古琴、揚琴和獨弦琴等;豎式如:琵琶、阮、月琴、三弦、柳琴、冬不拉和紮木聶等。

彈奏方法:彈奏古箏時,需要帶特製的假指甲。而古琴則不能帶假指甲,必須用真甲,而且要甲肉並用。

 

音色特點:雖然古箏的共鳴箱比古琴的大很多,但因為製作古箏所用的木板較薄,而且外部並不髹漆,所以發出的聲音是發散性的,明快但比較單薄。相對而言,古琴的共鳴箱雖小,但因用材考究,髹有較厚的漆層,所以聲音的特性是內斂的,深沉凝重,所謂「金聲玉振」,同時又富餘韻。

bulb

金聲玉振

金聲玉振中的「金」,是指用青銅或純銅鑄成的鐘。鐘是古代樂器,懸掛於架上,用槌擊發音,「玉」是指古代用玉或石製成的敲擊樂器磬。這個成語出自《孟子‧萬章下》:「孔子,聖之時者也。孔子之謂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聲而玉振之也。」孟子認為孔子才德兼備,正如奏樂那樣,以鐘發聲,以磬收韻,集眾音之大成。「金聲玉振」亦比喻一個人品德超群,才學精湛。

聲韻的豐富性:古箏因為每根弦下設有1個碼子,所以它的每根弦都只能彈出固定的3個音;而古琴的每根弦都有13個泛音,並能彈出無數按音。所以古琴的音韻比古箏要豐富得多。

bulb

泛音

泛音是指在琴弦振動並發出某一音的同時;以另一手指輕觸於同一條弦上高五個半音的位置。此時所發出的音將比原先的音高出兩個八度。泛音又分為兩種,凡原音是來自空弦的振動〔所謂空弦就是指琴弦本身〕,則由此產生的泛音稱為自然泛音。如果原音是來自以手指控制的弦體振動,則由此產生的泛音稱為人工泛音。

bulb

按音

按音可分為單按音、游移按音及復按音。單按音和游移按音主要有吟、猱兩種。吟又分為長吟、淌吟、定吟、綽吟、注吟、細吟、遊吟、蕩吟、急吟、緩吟等20種。猱亦有細猱、撞猱、迎猱等10種。復按音有下、上、淌、喚、往來、分開、進復、退復、應合等。

音樂境界:箏在古代多是閨閣或歌舞場中娛樂之器,是歡情類樂器,音色清亮歡快,樂曲節奏也較快。琴在古代多是文人雅士修養身心的樂器,境界以「恬澹純靜」為美,節奏多徐緩。總體來說,學會彈古琴比古箏容易,但彈好古琴、彈出境界卻比古箏要難得多。

20508ph004
古箏演奏
20508ph004
作者:
上載日期:
2019年11月13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