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人體的經絡系統在哪裏?

30001ph007
人體經絡像
30001ph007

經絡的概念來源於醫療實踐,與針灸、推拿等醫療方法的應用是分不開的。經絡學說是說明人體經絡系統的循行分佈、生理功能、病理變化及其與臟腑關係的理論系統,是中醫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經絡是人體運行氣血,溝通內外、貫串上下的通路,包括經脈和絡脈。經絡把人體的組織器官,四肢百骸聯成一個有機整體,並通過經氣的活動,調節全身各部分的機能,運行氣血,協調陰陽,從而令整個機體保持協調和相對平衡。經絡系統包括十二經脈、奇經八脈、十二經別、十五絡脈、十二經筋和十二皮部。

30001ph008
銅人腧穴針灸圖經
30001ph008

十二經脈

十二經脈為十二臟腑所屬的經脈,是經絡系統的主體,所以又稱「正經」。十二經脈的名稱均由手足、陰陽、臟腑三部分組成。首先將十二經脈分為手六經和足六經,凡循行於肢體內側的為陰經,循行於肢體外側的經脈為陽經。根據陰陽變化的規律,陰陽又分為三陰三陽,三陰為太陰、少陰、厥陰,三陽為陽明、太陽、少陽。十二經脈左右對稱地分佈於頭面、軀幹及四肢,遍佈全身。十二經脈在體內與臟腑相連,由於臟腑有表裏相合的關係。陰經屬臟絡腑,陽經屬腑絡臟。

 

奇經八脈

奇經八脈,包括任脈、督脈、沖脈、帶脈、陰維脈、陽維脈、陰蹺脈、陽蹺脈共八絛,故稱為奇經八脈。「奇」有奇特、奇異的意思。奇經八脈與十二正經不同,不直接屬於十二臟腑,也沒有表裏配合的關係,故稱「奇經」。奇經八脈的主要作用為:一、溝通了十二經脈之間的聯繫,將部位相近、功能相似的經脈聯繫起來,起到統攝有關經脈氣血、協調陰陽的作用;二、對十二經脈氣血具有蓄積和滲灌的調節作用。

 

十二經別

十二經別是十二正經「離、入、出、合」的別行部分,是正經別行深入體腔的支脈。十二經別多從四肢肘膝關節以上的正經別出(離),經過軀幹深入體腔與相關的臟腑聯繫(入),再淺出於體表上行頭項部(出),在頭項部,陽經經別合於本經的經脈,陰經經別合於其相表裏的陽經經脈(合)。十二經別按陰陽表裏關係匯合成六組,在頭項部合於六陽經脈,故有「六合」之稱。

30001ph009
人體經絡模型
30001ph009

十五絡脈

十二經脈和任、督二脈各自分出一絡,加上脾之大絡,總共十五條,稱為十五絡脈。任脈、督脈的別絡和脾之大絡主要分佈在頭身部,而任脈的別絡從鳩尾(胸骨前的穴位名稱)分出後散佈於腹部;督脈的別絡從長強分出後散佈於頭部,左右別走於太陽經;脾之大絡從大包分出後散佈於胸脅。

bulb

大包

大包是穴位名稱,位於側胸部,腋中線上,第6肋骨間隙處。

十二經筋

十二經筋是十二經脈之氣輸佈於筋肉骨節的體系,是附屬於十二經脈的筋肉系統。其循行分佈均起始於四肢末端,結聚於關節骨骼部,走向軀幹頭面。十二經筋行於體表,不入內臟,有剛筋、柔筋之分。剛(陽)筋分佈於項背和四肢外側,以手足陽經經筋為主;柔(陰)經分佈於胸腹和四肢內側,以手足陰經經筋為主。

 

十二皮部

十二皮部是十二經脈功能活動反映於體表的部位,也是絡脈之氣散佈之處。其分佈區域是以十二經脈在體表的分佈範圍,即十二經脈在皮膚上的分屬部分為依據所劃分。由於十二皮部居於人體最外層,又與經絡氣血相通,故是體機的最外屏障,起着保衞機體、抗禦外邪和反映病證的作用。皮部分屬於十二經脈,而十二經脈又「內屬於臟腑」。所以,皮部感邪,可通過經絡內傳臟腑,而臟腑、經絡的病變也能反映到相應的皮部。觀察不同部位皮膚的色澤和形態變化,可以診斷某些臟腑、經絡的病變。

30001ph010
補注銅人腧穴針灸圖經 ﹝金明昌間(約1190年)刻本﹞
30001ph010
作者:
上載日期:
2019年11月04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