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阿拉伯文學在中國

30036ph025
《一千零一夜》
30036ph025

阿拉伯文學是阿拉伯——伊斯蘭文化的重要體現,是東方文學及世界文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天方詩經》是最早漢譯的阿拉伯詩篇。其實,《古蘭經》的漢譯與《天方詩經》的問世,顯然是出於宗教的目的,而中國讀者最早認識的阿拉伯文學作品應是《一千零一夜》。

 

《天方詩經》

《天方詩經》原稱《斗篷頌》(al-burdah),是埃及大詩人蒲綏里(Sharaf ad-Dīn al-Būsīrī,1212—1296年)的作品。據說詩人曾患癱瘓症,夜夢先知穆罕默德前來探望,並把自己披着的斗篷給他蓋上。翌晨,詩人病體霍然痊癒。詩人的《斗篷頌》就是有感於此而寫出讚頌先知的。詩中概述了先知的生平、功德、業績,頌揚了《古蘭經》,敍述了先知登宵的傳說及其領導的聖戰,抒發了自己對先知崇拜的情感。全詩莊重、典雅而流暢,富於想像,為宗教詩中最負聲譽的名篇,

 

1848年(道光二十七年),著名回民學者馬德新(復初)遊學歸來時將《斗篷頌》帶回國,並與其漢語功力較深的弟子馬安禮合作翻譯,馬德新逝世後,馬安禮又與「精通經籍」的馬學海合作翻譯。他們通過「朝夕講論」,遂「纂譯成章」。因譯文仿效中國《詩經》體,故名《天方詩經》。1890年(光緒十六年)刊印於成都。

 

《一千零一夜》

《一千零一夜》是一部卷帙浩繁、優美動人的阿拉伯民間故事集。中國最早有關《一千零一夜》介紹,見於林則徐在鴉片戰爭期間編輯的《四洲志》,其中在談及阿拉伯的文化成就時,寫道:「……本國人復又著輯,論種類、論仇敵、論攻擊、論遊覽、論女人,以至小說等書。近有小說一千零一夜,詞雖粗俚,亦不能謂之無詩才。」

 

在中國,開譯《一千零一夜》故事之先河者是周桂笙。1900年,他在《采風報》上發表了《一千零一夜》中《國王山魯亞爾及兄弟的故事》和《漁者》兩篇譯文。《一千零一夜》又稱《天方夜譚》,最早用這一譯名的是嚴復。據考,他很可能是最早將《一千零一夜》的故事介紹到中國的譯者之一。同時以《天方夜譚》為譯名,最早將《一千零一夜》介紹給中國讀者的還有奚若。他先是以《天方夜譚》為題,在《繡像小說》(半月刊)上,自1903年10月20日的11期起,至1905年的55期止,先後發表了《一千零一夜》中的14篇故事。後又於1906年4月,在商務印書館出版了其所譯的《天方夜譚》一書,共4冊,包括50個故事。無論是嚴復還是奚若,他們所讀或據以翻譯的都是萊恩的英譯本。英譯本既稱《The Arabian Nights’Entertainments(阿拉伯夜晚趣談錄)》。

 

在二十世紀初或清朝末年最早將《一千零一夜》的故事介紹到中國的翻譯學者中,還應提到:1903年5月文明書局出版了錢楷譯的《航海述奇》(即《辛蒂巴德航海歷險記》),1904年8月蘇州《女子世界》刊登了周作人署名「萍雲女士」所譯的《俠女奴》(即《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盜》),並於1905年出了單行本。1957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了由納訓翻譯的《一千零一夜》三卷本。納訓曾留學埃及開羅,精通阿拉伯文,熟識伊斯蘭文化,是首位將《一千零一夜》從阿拉伯文原文譯成中文的翻譯家。納訓的《一千零一夜》三卷本面世後廣受歡迎,往後不斷增訂,1982至1984年出版了六卷本。據統計,從二十世紀初到二十世紀末的一百年間,在中國,《一千零一夜》(《天方夜譚》)故事的各種譯本或有關它的書林林總總竟達四五百種。大概是外國文學作品中漢譯版本最多的一部著作,而「天方夜譚」更成為華語世界的常用詞。

作者:
上載日期:
2019年10月23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