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宋代的中阿關係

30036ph008
在出土宋船上發現的船員名牌,寫有穆斯林名字「阿里」
30036ph008

宋代(公元960—1279年)中國與阿拉伯(大食)關係進一步發展。據白壽彝《中國回回民族史》統計,「自開寶元年(公元968年)到乾道四年(1168年)二百年間,大食人之進貢,有明文可考者,共四十八次,差不多平均四年總有一次朝貢。」

 

宋朝政府十分重視國際貿易,繼續執行對外開放政策,對外商的政策比唐朝更為寬厚,國際貿易較之唐代更趨繁榮。因此,來華的阿拉伯(大食)商人比唐朝更多,地區也更廣,其勢力居外國來華商人(藩商)之首位。宋時,阿拉伯(大食)到中國的商船,多從也門的亞丁或阿曼的蘇哈爾啟航,運來的商品可分三大類:香藥、犀象和珍寶。香藥是指香料和藥品,犀象是指犀角和象牙,珍寶則包括珍珠、珊瑚、硨磲、玻璃等,其中尤以香藥為人所重,如乳香、龍涎香、丁香、肉豆蔻、檀香等。宋時的香料,以乳香之用為最廣。宋政府對於乳香,常大量收買,對於乳香貿易常作特別獎勵。1974年8月,在中國福建泉州港東南的海底,發現了一艘古代阿拉伯沉船。船體長24.25米,寬9.15米,艙內還留有來自阿拉伯、波斯的香水、藥材、檀香、水銀等物。據考證學家驗證,這是十二到十三世紀阿拉伯航海、醫學、商業發展鼎盛時期的一艘東渡商船。

bulb

硨磲

音:﹝普﹞chē qú;﹝粵﹞ce1 keoi4,音「車渠」。

義:印度洋和太平洋珊瑚礁上的一種蛤,有時重250千克以上,肉可食。

30036ph006
從宋船出土的東南亞香料藥物
30036ph006

宋代時,阿拉伯(大食)商人多聚居廣州、泉州、明州(寧波)、杭州等地,仍像唐朝一樣,自立藩坊。藩坊有時亦稱「藩巷」或「藩人街」,有藩長,是從大食人或其他外國人中揀選,由中國當局任命。他們穿中國官服,負責管理藩坊事務,並招攬外商來華貿易。其辦公的地方稱藩長司。藩坊中同類相犯,由藩長按伊斯蘭教法處理,官方並不過問。

30036ph007
宋朝的泉州市舶司遺址(成冬冬攝)
30036ph007

為了便於進行宗教活動,穆斯林社區內建有清真寺。除據說是建於唐代(至晚也不會後於宋代)的廣州「懷聖寺」外,北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回曆400年),阿拉伯(大食)穆斯林在泉州城東南建聖友寺;南宋高宗紹興元年(1131年)西拉夫港人納只卜‧穆茲喜魯丁(Najīb Muzhiru ad-Dīn as-Sīrāfī)亦在泉州南城建清淨寺;也門穆斯林在泉州也建有清真寺;南宋恭帝德佑元年(1275年),據說是穆斯林的先知穆罕默德的第十六世孫普哈丁(Bahā’u ad-Dīn),在揚州建仙鶴寺。

30036ph009
建於北宋的艾蘇哈卜大寺,是中國現存最古老、具中世紀阿拉伯建築風格的清真寺
30036ph009

在華的穆斯林不僅建有清真寺,而且根據穆斯林的習俗,還有他們頗為重視的歸真後下葬的墓地。如從林之奇的《拙齋文集》卷十五《泉州東坂葬蕃商記》、南宋方信儒的《南海百詠》、周密《癸辛雜識》續集上《回回送終》等可看出當時在泉州、廣州、杭州都有穆斯林的公墓。此外,揚州有補好丁墓,海南三亞地方也有穆斯林古墓群。

作者:
上載日期:
2019年10月23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