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宋代的中阿关系

30036ph008
在出土宋船上发现的船员名牌,写有穆斯林名字“阿里”
30036ph008

宋代(公元960—1279年)中国与阿拉伯(大食)关系进一步发展。据白寿彝《中国回回民族史》统计,“自开宝元年(公元968年)到乾道四年(1168年)二百年间,大食人之进贡,有明文可考者,共四十八次,差不多平均四年总有一次朝贡。”

 

宋朝政府十分重视国际贸易,继续执行对外开放政策,对外商的政策比唐朝更为宽厚,国际贸易较之唐代更趋繁荣。因此,来华的阿拉伯(大食)商人比唐朝更多,地区也更广,其势力居外国来华商人(藩商)之首位。宋时,阿拉伯(大食)到中国的商船,多从也门的亚丁或阿曼的苏哈尔启航,运来的商品可分三大类:香药、犀象和珍宝。香药是指香料和药品,犀象是指犀角和象牙,珍宝则包括珍珠、珊瑚、砗磲、玻璃等,其中尤以香药为人所重,如乳香、龙涎香、丁香、肉豆蔻、檀香等。宋时的香料,以乳香之用为最广。宋政府对于乳香,常大量收买,对于乳香贸易常作特别奖励。1974年8月,在中国福建泉州港东南的海底,发现了一艘古代阿拉伯沉船。船体长24.25米,宽9.15米,舱内还留有来自阿拉伯、波斯的香水、药材、檀香、水银等物。据考证学家验证,这是十二到十三世纪阿拉伯航海、医学、商业发展鼎盛时期的一艘东渡商船。

bulb

砗磲

音:﹝普﹞chē qú;﹝粤﹞ce1 keoi4,音“车渠” 。

义:印度洋和太平洋珊瑚礁上的一种蛤,有时重250千克以上,肉可食。

30036ph006
从宋船出土的东南亚香料药物
30036ph006

宋代时,阿拉伯(大食)商人多聚居广州、泉州、明州(宁波)、杭州等地,仍像唐朝一样,自立藩坊。藩坊有时亦称“藩巷”或“藩人街”,有藩长,是从大食人或其他外国人中拣选,由中国当局任命。他们穿中国官服,负责管理藩坊事务,并招揽外商来华贸易。其办公的地方称藩长司。藩坊中同类相犯,由藩长按伊斯兰教法处理,官方并不过问。

30036ph007
宋朝的泉州市舶司遗址(成冬冬摄)
30036ph007

为了便于进行宗教活动,穆斯林小区内建有清真寺。除据说是建于唐代(至晚也不会后于宋代)的广州“怀圣寺”外,北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回历400年),阿拉伯(大食)穆斯林在泉州城东南建圣友寺;南宋高宗绍兴元年(1131年)西拉夫港人纳只卜‧穆兹喜鲁丁(Najīb Muzhiru ad-Dīn as-Sīrāfī)亦在泉州南城建清净寺;也门穆斯林在泉州也建有清真寺;南宋恭帝德佑元年(1275年),据说是穆斯林的先知穆罕默德的第十六世孙普哈丁(Bahā’u ad-Dīn),在扬州建仙鹤寺。

30036ph009
建于北宋的艾苏哈卜大寺,是中国现存最古老、具中世纪阿拉伯建筑风格的清真寺
30036ph009

在华的穆斯林不仅建有清真寺,而且根据穆斯林的习俗,还有他们颇为重视的归真后下葬的墓地。如从林之奇的《拙斋文集》卷十五《泉州东坂葬蕃商记》、南宋方信儒的《南海百咏》、周密《癸辛杂识》续集上《回回送终》等可看出当时在泉州、广州、杭州都有穆斯林的公墓。此外,扬州有补好丁墓,海南三亚地方也有穆斯林古墓群。

作者:
上载日期:
2019年10月23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