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中國石窟藝術

0508ph027
0508ph027

石窟原是印度一種佛教建築形式。佛教提倡遁世隱修,因此僧侶們選擇崇山峻嶺的幽僻之地開鑿石窟,以便修行之用。印度石窟的格局大抵是以一間方廳為核心,周圍是一圈柱子,三面鑿幾間方方的「修行」用的小禪室,窟外為柱廊。

 

中國的石窟起初是仿印度石窟的制度開鑿,多建在中國北方的黃河流域。從北魏(公元386—534年)至隋(公元581—618年)唐(公元618—907年),是鑿窟的鼎盛時期,尤其是在唐朝時期修築了許多大石窟,唐代以後逐漸減少。

 

石窟藝術是一種宗教文化,取材於佛教故事,興於魏晉,盛於隋唐。它吸收了印度健陀羅藝術精華,融匯了中國繪畫和雕塑的傳統技法和審美情趣,反映了佛教思想及其漢化過程。可謂是研究中國社會史、佛教史、藝術史及中外文化交流史的珍貴資料。中國現存的主要石窟群均為魏唐之間或宋前期作品,其中以石刻負盛名的是大同雲岡、洛陽龍門、天水麥積山和重慶大足四大石窟。在中國眾多石窟中,莫高窟是中國,也是世界現存規模最宏大、保存最完整的佛教藝術寶庫。莫高窟的藝術是融建築、彩塑、壁畫為一體的綜合藝術,於1987年12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莫高窟藝術的特點表現在建築、塑像和壁畫三者的有機結合上。窟形建制分為禪窟、殿堂窟、塔廟窟等多種形制;彩塑分圓塑、浮塑、影塑等;壁畫類別分尊像畫、經變畫、故事畫、佛教史跡畫、裝飾畫等不同內容;系統反映了十六國、隋、唐等十多個朝代及東西方文化交流的各個方面成為人類稀有的文化寶藏。而雲岡石窟的造像氣勢宏偉,內容豐富多彩,堪稱公元五世紀中國石刻藝術之冠,被譽為中國古代雕刻藝術的寶庫。按照開鑿的時間可分為早、中、晚三期,不同時期的石窟造像風格也各有特色。其實,像這些規模巨大、保存完好、造像精美、風格獨特的石窟群還有很多。像新疆吐魯番的柏孜柯里克石窟,有世界罕見的回鶻佛教與摩尼教的遺跡;山西太原天龍山石窟如今已找不到一身完整的雕像,但每一尊造像仍然堪稱絕世傑作;要走盡中國的石窟寺根本是不可能的,不過要是有機會經過石窟而不走近觀瞻遊覽的話,也未免太可惜了!

 

石窟藝術在某種程度上也是環境藝術。環境可為石窟造像提供合適的場所襯托造像的藝術效果。石窟環境幾乎無例外地都選擇在遠離鬧市的山清水秀之處,環境本身就給人一種世外桃源的感覺。這與佛教絕情洗欲嚮往彼岸佛國淨土的主張相合拍。如敦煌莫高窟在茫茫沙漠之中的鳴沙山下,一灣溪水環繞,樹木繁茂,綠草如茵,沿山開窟造像。佛國淨土的幽靜美麗,給千里跋涉越過荒漠前來朝聖的信徒有強烈的感受,好像他們真的來到另一世界。

 

這些綿亙千餘年的石窟藝術,凝結着民間藝人的智慧,為我們留下豐富的文化財富。石窟是宗教藝術的一種形式,但它所涉及的範圍又大大超出了宗教與藝術,能夠從不同角度反映出歷史現實與社會變遷。中國傳統文化與外來的佛教文化相互交融,使石窟藝術得到空前發展,開闢了中國藝術史的新紀元。在中西文化不斷交匯與融合過程中,形成了具有鮮明民族風格的中國石窟藝術體系,這也使石窟藝術在世界藝術之林中獨具一格,成為中華民族文化的驕傲。

作者:
上載日期:
2019年10月23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