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異域特色的石窟有哪些?

0508ph014
雲南劍川石鐘山石窟
0508ph014

佛教與石窟這種藝術形式都淵源於印度,從根本上說,石窟寺在中國的出現便是中印文化相結合的產物。石窟逐步發展的過程與佛教不斷本土化、世俗化的傾向相始終,並與梵僧東來傳法、中國僧侶西去巡禮的互動緊密相連。同時,中外通過商旅馱隊、政治使團乃至戰爭而發生了更密切的接觸,很多關鍵的交通路線及重要的往來事件,都與石窟的營造有直接關係。正是在這種意義上,我們看到石窟藝術在汲取外來靈感的基礎上推陳出新,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包容的胸懷和吸納轉化的能力。

 

石窟開鑿的地點與創建的早晚,大致也體現了佛教東傳的過程。在一些洞窟中,形象化地描繪了東傳過程中的真實歷史或傳說故事:例如從西漢武帝時張騫出使西域,宣告中外交流的渠道正式開通起始,娓娓道來。又例如在安西榆林窟第3窟的普賢變中,描繪了著名唐僧玄奘師徒往西天取經的情節。

0508ph013
重慶大足北山佛灣的菩薩座下象奴雕塑
0508ph013

商業利益始終是推動國與國交往的根本動力。中外商旅踏出的絲綢之路、麝香之路(連通羅馬帝國、西亞與西藏的商道),也是溝通民俗、宗教與文化的橋樑。佛教最初僅僅是來華胡商的信仰,他們在聚居之地建寺設像禮拜。石窟寺沿着他們的足跡蔓延開來,可能還起着客棧、憩所的作用。勘查絲路,可從中國西部的古龜茲國(今新疆庫車、拜城地區)、高昌(今新疆吐魯番)進入河西的敦煌、張掖、武威,抵達西安和洛陽,沿線可見密佈着一系列石窟群。華嚴宗法藏大師祖先為康國(今撒馬爾罕)人,祖父時舉族定居長安,龍門石窟就發現了法藏造像龕四處。

 

在佛教故事中,異國的風土人情讓古時的中國人感到新奇震動,人們也把這份感覺刻寫在石窟之內。舉一個最貼近生活的例子:古人是跪坐在床(一種低矮的坐具)上的,印度和中亞人則有垂足坐在高足凳上的姿勢——接近現代人的坐姿。結果發生了甚麼變化?我們看到中國石窟藝術中佛陀結跏趺坐在床上,而古漢地則逐漸開始採用高足凳了。

 

佛教進入中國後,對傳統藝術帶來了很大衝擊。古印度人對人形造像中,身體面貌各種莊嚴、微妙的形相儀則,有極其細緻的規定;而對各種形象的描畫,則追求栩栩如生的立體感,這些創作準則,為造像的身姿手勢賦予了象徵性的寓意,對當時的中土藝術來說是非常新鮮的。古時來往於中印之間的僧俗信徒,非常注重隨身攜帶聖像。遺憾的是,這些實物聖像很難與文獻記載有明確對照。

0508ph015
杭州飛來峰被稱為「梵式造像」的藏傳佛教石雕
0508ph015
作者:
上載日期:
2019年10月23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