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蔡倫造紙前的書法藝術

0510ph005
安陽殷墟刻辭卜甲
0510ph005

十九世紀末,河南安陽西北郊小屯村的農民在耕作時發現了帶有刻痕的骨片,把它當作藥材賣到北京,經過學者鑑定和研究,確認上面刻畫的是殷商時代使用的文字,因為書刻在龜甲和獸骨上,遂稱為甲骨文。後來考古工作者在當地又出土了大量的甲骨文,研究證明,小屯村一帶就是商朝晚期(公元前十四世紀—公元前十一世紀)的國都,即《史記》所說的「殷墟」。甲骨文記錄的內容,主要是商代統治者的占卜記錄。商的統治者敬畏天命,非常迷信,舉行祭祀活動的時間、出兵征戰能不能勝利、農業收成如何,甚至牙痛,都要詢問神靈的意見,看看是凶是吉。

0510ph006
春秋樂書缶
0510ph006

商周時代,王公貴族喜好製作青銅器,並且在青銅器物上鑄字銘文。這類文字就是前人所謂的「鐘鼎文」,現在稱為「金文」,與甲骨文一樣,也是以物質材料命名。商周金文很古奧,屬早期篆書。殷商金文的篇幅短,體勢比甲骨文嚴整,線條比較粗厚,描畫的痕跡很重,具有濃郁的裝飾性。字形長短不一,結字茂密古樸。字與字之間的距離很近,章法上是成行不成列。西周時代的金文書法最具典型,恣肆、質樸、遒麗、圓潤、凝練,風格多種多樣。西周晚期的金文書法也出現了一些特殊風格的作品,一個是《虢季子白盤》,筆畫的組合具有排比的裝飾性,呈現美術化的傾向;一個是《散氏盤》,字勢傾斜,呈橫扁的欹側態勢,風格荒率恣肆。

 

《石鼓文》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刻石遺物,字形比甲骨文、青銅器銘文、陶文要大得多,也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大字書法作品。《石鼓文》上的書體是當時秦國通行的篆書,用雙刀法鐫刻而成。點畫飽滿圓勻,結字方圓適度,嚴整端莊。《石鼓文》的字距、行距如同西周青銅器銘文的章法,整齊劃一。在石上刻字,畢竟是偶爾為之的事情。

0510ph007
春秋《石鼓文》
0510ph007

在紙張發明之前,朝廷的大量公文,人們傳閱的種種書籍,大多是書寫在長條形的木(竹)簡上,中國書籍史上稱為「簡書時代」。簡書是用皮條編綴起來,編綴的簡書形制,我們可以在出土的漢簡遺物中看到。「韋編三絕」的成語,就是指反覆閱讀簡書,編綴竹木片的皮條都斷了三次。現在所能見到的最早的簡書、帛書遺物,是二十世紀出土的戰國晚期的書跡,有《青川木牘》、《睡虎地秦簡》、《楚帛書》。

0510ph008
《竹簡》
0510ph008

秦始皇統一全國之後,為了體現中央的權威,促進各地的交流,實行了一系列的統一措施,「書同文」就是重要的一項。秦朝頒佈的標準小篆,實際上是秦國文字的修訂版。從文字的淵源來看,秦朝小篆是西周文字的嫡傳,小篆的平直化和簡化的特點,代表了文字發展的方向。

作者:
上載日期:
2018年09月03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