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30005ph041
30005ph041

京劇藝術博大精深,2010年獲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京劇的形成是一個經過多次融合及變化的複雜過程。她的萌芽從清代康熙末年「花部」滋生繁盛就開始了,而徽班則是她的直接搖籃。從徽班進京到京劇形成並非一蹴而就,而是有個相當長時間的變化過程。一般認為從徽班進京到京劇形成經歷了四五十年的時間,可分為四個發展階段:徽秦合流、徽漢合流、徽漢京融合、「前三鼎甲」。

 

京劇流派的誕生和發展以來,出現了生行「前三鼎甲」的程派、余派、張派;「後三鼎甲」的譚派、汪派、孫派;「前四大鬚生」的余派、言派、高派、馬派;「後四大鬚生」的馬派、譚派、楊派、奚派;武生行的俞派、楊派、尚派、蓋派;旦行的梅派、尚派、程派、荀派、筱派;淨行的金派、郝派,侯派;以及徐派、朱派等小生流派;朱文英、閻嵐秋、宋德珠等的武旦流派;龔雲甫、李多奎等的老旦流派;劉趕三、蕭長華、王長林、葉盛章等的文武丑的眾多流派,為當今的繼承發展提供了可資借鑑的經驗,呈現了「流派紛呈均出眾,梨園百花次遞開」的局面。

 

京劇表演的角色行當,是京劇程式化審美特徵的一個重要體現。京劇脫胎於徽班,徽班舊分九行,為末、生、小生、外、旦、貼、夫(即老旦)、淨、丑,漢班則多一「雜」,共為十門。京劇參對徽、漢舊制而有所變通,成為生、旦、淨、末、丑、副、外、武、雜、流十行。幾經演變後,精為生、旦、淨、丑四大行,各行又有分支。

 

京劇的舞台藝術是一門綜合藝術,在舞台上所展示的是多方面的美的圖畫。除了演員的表演、文武場的伴奏外,還有服裝、道具、化妝、臉譜以及燈光、音響的綜合藝術的展現。無論台前和幕後都有自身的藝術規律和藝術規矩。京劇有所謂「四功五法」,「四功」就是唱、唸、做、打的四項基本功,是戲曲舞台上一刻也離不開的表演手法。「五法」則有兩種不同的說法:一說:手、眼、身、法、步;二說:口、手、眼,身、步。五法與四功是密切相連的,例如唱工,就要口、手、眼、身、步同時並用,缺一不可。

 

京劇和其他戲曲一樣,也是由文學、音樂、表演、美術、舞蹈等結合在一起的綜合藝術,而京劇音樂則在所有藝術組成部分中佔重要地位,由唱腔、唸白、曲牌、打擊樂四個部分組成。

 

京劇劇碼具有歷史、連貫和系統性,繼承了崑曲、京腔、徽調、漢調、梆子、秦腔、柳枝腔、羅羅腔等聲腔劇種的大量劇碼,內容豐富,全方位、多角度地反映了廣闊複雜的社會人生,宛如一部立體、形象的中國歷史。

作者:
上載日期:
2019年09月03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