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中國食療

1404ph018
1404ph018

食療是食物療法的簡稱。中國食療是中華民族的寶貴文化,是一門既古老又新興的學科。古人曰:「民以食為天。」也就是說,食物是人類生活必不可少的東西。人類為了生存與健康,必須尋找和認識食物,探索食物維護健康以及防治疾病的作用。中國食療源遠流長,已有五千多年歷史,至今仍深受廣大民眾喜愛和應用。「藥食同源」、「醫食同源」更是膾炙人口的民間佳話。

 

中國食療並不單純是來自經驗,而是中醫學寶庫中的一部分,因此對食物性能和功用的認識是建立在中醫理論的基礎上。由於「藥食同源」,中醫認為食物的性能和藥物的性能一樣,也包括性味、歸經、補瀉等理論,而食物的功用是由性能所決定。食物的性能又稱「食性」、「食氣」、「食味」,食物的功用即是食物的功效和作用,由食物的性能(四氣、五味)所決定,食物對人體的功用大致可以分為預防、滋潤及治療三大類。

 

食物是人體生命活動必需的物質基礎,合理的飲食是健康的保證,相反,飲食不當就會容易引起疾病,而食療正是養生保健的重要措施。要發揮食物的養生保健作用,就要注意遵守不同體質、年齡、性別、地域、季節、時間的食療養生之道。

 

食物的配伍是指有選擇地將兩種或兩種以上的食物配搭起來應用。配伍合理,可以起到增強食物的效用和可食性;但是配伍不當,則會產生不良作用。值得注意的是,中國食療提倡的飲食禁忌是包括廣義和狹義兩種概念,廣義的飲食禁忌是指進行食療養生時要兼顧不同的體質、年齡、性別、地域、季節、時間等各方面因素、並且結合食物的四氣、五味、功效作用等理論,來決定飲食的配伍禁忌。狹義的飲食禁忌是指「 病中食忌」。另外,還有「 發物 」忌口的論述,所謂「 發物 」,是指能引起舊患復發,新病增重的食物。

 

要發揮食療的養生保健作用,還要有良好的飲食習慣。良好的飲食習慣包括營養均衡、飲食有節、注意衞生、進食保健和食後養生等。

 

都巿化帶來人口擁擠、高樓林立、交通阻塞、資訊爆炸、工作生活節奏加快、人際關係緊張,從而容易引起一系列的都巿病,例如「慢性疲勞綜合症」、心血管病、肝膽疾病、胃腸疾病、皮膚濕疹、癌症等。中國食療在中醫理論的指導下,對現代都巿病能發揮輔助治療及預防調理的作用。

 

從遠古到今天,中國食療隨着中國文化的傳播,在世界各地均有很大的影響,尤其是受到漢文化影響的國家,例如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地區的民族,很早就接受了中國的飲食養生文化。近幾十年來,中國食療在歐美國家也愈來愈受歡迎。隨着東西方文化交流的不斷擴大和深入,中國食療這枝奇葩將會在世界各地更加盛開。

作者:
上載日期:
2020年06月26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