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30076ph002
貴州省榕江縣栽麻鎮侗族婦女在侗族大歌比賽
30076ph002

侗族是中國少數民族,亦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他們視唱歌與生命一樣重要。侗族大歌在2006年被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9年,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並認為侗族大歌是「一個民族的聲音,一種人類的文化」。

 

侗族屬駱越支系,有二千五百多年歷史。宋代稱之為「仡伶」、「仡」;明清以來,被稱為「僚人」、「峒人」或泛稱為「苗」或「夷人」。民國時期稱為「侗家」,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統稱為「侗族」。他們世居地於雲貴高原東南邊緣的黔湘桂鄂四省區毗連地區,主要分佈於貴州省的黎平等地;湖南省的新晃、靖縣、通道,廣西壯族自治區的三江、龍勝、融水等縣,此外還有湖北省的恩施州。貴州省黔東南自治州是侗族最大聚居地。古老的侗族長期沒有文字,歌就是族群的歷史,歌就是族群的生命,歷史文化由歌聲而世代相傳。

 

侗族地處長江水系和珠江中上游水系的分水嶺,從東南到西北斜穿的五嶺山脈將侗區分為南北兩部分,兩地分野大。侗語分南、北兩部方言,以貴州省錦屏南部啟蒙一帶侗、苗、漢族雜居地為界。北部侗族指天柱、劍河等縣使用侗語北部方言的支系,語言中吸收漢語較多,分為三個土語區,以錦屏「大同話」為代表。北部侗族民歌多不用樂器伴奏,偶爾用木葉吹奏伴唱。南部侗族指侗族聚居區域內自貴州省錦屏縣清水江以南,使用侗語南部方言的支系。南部方言區包括黎平、榕江等縣,分為四個土語區,以錦屏「啟蒙話」為代表。雖然使用南部方言的人數較多,但兩種方言差異不大,南北方言區的人們經過一段時間交往接觸能溝通。由於長期與漢、苗等族和諧雜居,現在漢語成為主要的生活語言。1958年召開侗族語言文字科學討論會,同意《侗文方案》(草案),侗族有了本民族的文字。但經幾度起伏,現基本處於停滯狀態,學習漢語文成為更多侗族人的選擇,侗區大部分通用漢文。

30076ph003
貴州黎平侗族「抬官人」鬧新春
30076ph003

侗族南部支系與北部支系存在着社會和文化的明顯差異。南侗是典型的稻作耕種區,從而形成了一套以農事、農時為紐帶的傳統生活習俗。原生態系統保存較完整。侗族文化有三寶:大歌、侗族鼓樓與風雨橋等具民族特色的原生文化內容。侗家兒童七八歲時就開始分性別跟着歌師學唱歌,至十五六歲便參加社交活動,有戀愛和擇偶的自由。一系列的歌俗活動使歌唱展現具有異性、對唱的特點。鼓樓對歌典型的演唱形式即是異性對唱情歌,歌班以情哥、情妹相稱,雖是群體對歌,卻也在親熱的情歌對唱中增進雙方感情。

30076ph001
生長於北宋年間的古榕樹掩映着中國最高的鼓樓──從江鼓樓,高達46.8米,共29層重檐,雙層寶頂。
30076ph001

作者:
上載日期:
2019年08月15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