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唐詩

0407ph035
0407ph035

唐代詩歌的繁盛是多方面的。從數量上看,僅據《全唐詩》所錄,就有詩人二千二百多人,作詩的人遍及各個階層,湧現了大批名家;從品質上看,直到今天,學者們都認為唐詩最為成熟、最為輝煌,是寫詩必須學習的典範;從傳播上,詩歌和唐人的日常生活關係密切,一首好詩寫出之後,民眾紛紛傳抄、傳唱,流傳甚廣。總之,唐代是詩歌大普及的時代,詩歌鼎盛的時代。前代詩歌打下的文藝基礎、統治者的大力提倡和以詩取仕、庶族士人的加入與創新,以及波瀾壯闊的唐代社會提供的豐富素材,共同造就了唐詩的繁盛。

 

唐詩的發展經歷了初唐(公元618—712年)、盛唐(公元713—765年)、中唐(公元766—835年)和晚唐(公元836—907年)四個時期。

 

初唐時期,先有「初唐四傑」等人突破南朝「宮體」狹隘的題材,以詩歌表現廣闊的社會生活和重大的政治問題。繼有沈佺期、宋之問確立律體。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是七言歌行取得突出成就的代表作之一。此後,又有陳子昂高倡建安風骨,建立剛健有力的新詩風。這一切形成一種新的趨勢,為盛唐詩歌的健康發展開闢了道路。

 

盛唐時期是唐代詩歌史的頂峰,也是整個中國詩歌發展史的頂峰。詩仙李白、詩聖杜甫、盛唐全才王維、詩家天子王昌齡等,都是這一時期的代表人物。盛唐詩歌除了有山水、田園、宮怨、離情等傳統題材外,政治詩和邊塞詩集中體現了盛唐詩歌的特色。政治詩反抗權貴、要求人才解放。邊塞詩也帶着一種積極奮發的精神。這種博大、雄渾、超逸的時代風格,充沛的活力、創作的愉悅、嶄新的體驗,以及通過意象的運用、意境的表現,性情和聲色的結合,所形成的新型的美,共同構成了令後人企羨不已的盛唐氣象。

 

中唐時期詩歌數量最多,詩歌流派也最多。中唐社會面對着嚴重的危機,詩人們不得不面對嚴酷的現實,積極地參與政治,所以詩歌的政治色彩強烈。以白居易和元稹為代表的一批詩人用類似寫諫書的方式寫詩,揭露社會的種種弊端;以韓愈、孟郊、李賀為代表的一批詩人則通過描寫自身的不幸,揭示社會的不合理。部分不滿現實的詩人則退入山林,如隱逸詩人劉長卿、韋應物等。此外,柳宗元、劉禹錫之清淡秀麗,在中唐自成一派。

 

晚唐時期的政治形勢更為黑暗。這時期的詩歌發生了兩種轉變:一是脫離了政治教化的軌道,轉而追求詩歌自身的美學價值;二是面向日常生活,沉緬於內心深處,品味一己的哀愁。這時在詩壇上佔據顯要地位的是李商隱、杜牧,有人稱之為「小李杜」。

 

唐詩之不可及處在氣象恢宏、神韻超逸、意境深遠,格調高雅。圓熟的格律、巧妙的語言、唯美的意境與寄託、體裁的具備與淋漓盡致造就了唐詩在中國文化史上獨一無二的地位。據統計,唐詩流傳到今天的選本就有10種之多,傳播範圍遍佈世界各地。鄰國日本、朝鮮半島和越南將其作為學習範本,歐洲著名的作曲家馬勒的《大地之歌》就是受其啟發而作。

作者:
上載日期:
2019年08月14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