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0301ph020
0301ph020

儒家是先秦時期由孔子創立的一個學術派別;儒學是儒家學派所持的理論觀點和思想體系。孔子本人是流落民間的「儒」,他以自己的禮制、六藝知識,即禮、樂、射、御、書、數,傳授弟子,創立了以仁、義、禮、智為基本範疇的思想體系,教人做有道德修養的君子。他的學說在春秋時代,發展成一個強大的學派,被稱為「儒家學派」。

 

「儒」在古代指以教書相禮等為職業的人。在西周以前,「儒」是官府的官員,身份崇高,他們掌管教化,通習禮樂道藝。西周末年,周王室衰落,社會秩序崩潰,「儒」喪失原有地位,流落民間。由於他們是掌握某種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專家,憑自己一技之長,以教書、相禮謀生,成為社會上最早一批從事自由職業的文化人。他們有專門的服飾,具備多元化的技能和專業,例如看風水、操辦喪事等。

 

在秦代以前,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是孔子、孟子和荀子,三位是儒家學說的重要人物,他們都想通過提倡某些政治理想,令舉國上下產生守禮愛人的思想,希望國民透過自我省察,達到愛人的目標,從而使社會和諧穩定。孔子主張透過「仁」、「守禮」等倫理道德來恢復社會秩序;孟子主張回復人本來的善性,並加以發揚光大,便可以成就各種德行;荀子則認為人性本來是惡的,必須通過禮法,使各階層的人安守本份,社會才會安定。《大學》和《中庸》是儒家學說的重要經典,《中庸》所述的是仁義本體理論,《大學》所記是修養方法,兩者是密不可分的。

 

春秋時代,周王室的力量和權威日漸衰落,周禮的法制不再受到諸侯貴族的尊重,他們公然違反周禮,不僅以下犯上,篡弒奪位,甚至互相攻伐,社會秩序混亂。孔子十分痛心,於是決心提倡周禮,力求恢復西周初期的太平盛世。「仁」是孔子儒家學說的核心,它是天地之間的大道理、聖人的德行。簡單地說,「仁」就是愛人。

 

孟子曾跟從孔子的後人子思學習,是繼孔子之後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後世尊稱他為「亞聖」。孟子認為人的本性是善良,要發揚善性,必須修身立命。仁、義、禮、智等各種善德在人身上皆有根芽,只要人們竭力求善,就能擁有善德,否則會帶來惡行。人人都可通過修心求善,成為聖人。在孟子心目中,人際關係主要可分為君臣、父子、兄弟、夫婦和朋友五種,這就是人倫關係中的「五倫」。

 

在中國歷史上,儒家思想曾受法家(秦漢時期)、道家或道教(魏晉南北朝時期)及佛教(唐代)的挑戰,但儒家思想仍然屹立不倒。無論人們用「陽儒陰法」、「儒道互補」,或用「三教(儒、道、佛)並立」來指稱中國文化,都少不了一個「儒」字,儒家對於現代中國社會仍有巨大影響,儒學在海外的影響非常大。

作者:
上載日期:
2021年11月04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