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0105ph045
0105ph045

秦始皇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以武力統一全國的帝王,是延續了兩千多年封建帝制的重要奠基者。

 

秦始皇的名字叫嬴政,生於秦國國君之家,父親是莊襄王。公元前259年,嬴政生於趙國首都邯鄲。秦始皇的母親是趙國豪門世家之女,最初嫁給富商呂不韋。呂不韋當時認為莊襄王是個「異人」,千方百計討好他,而這位「異人」又偏偏喜歡呂不韋的愛姬,呂不韋便把愛姬送給這位「異人」,且愛姬再嫁「異人」時已有身孕,後來生下秦始皇。這段故事為歷代史家所樂道,現代史家認為未必可靠,但呂不韋與秦始皇母親的確有密切關係。

 

秦始皇的父親莊襄王只當3年國君即去世。公元前246年,13歲的嬴政即位。他在年滿22歲開始親政後,首先誅殺后黨,清除權臣,然後招攬人才,重用客卿,獎勵耕戰,調兵遣將,用10年時間,吞併六國,統一天下,建立空前龐大的大秦王朝。統一之後,他採取一系列措施鞏固政權,加強中央與地方聯繫,拓展秦朝遼闊的版圖,使秦朝成為當時世界強國之一。

 

秦始皇在位37年(公元前246年—前210年),前25年是秦國國君,後12年為天下共主。史書上說,秦始皇精力充沛,工作勤奮,事必躬親,天下之事,無論大小,都由他裁決。白天處理公務,晚上讀書,每天至少要讀120斤文書,讀不完絕不休息,其勤奮在古代帝王中是少見的。

 

作為天下的共主,秦始皇多次到各地出巡。公元前210年,秦始皇進行第5次出巡時,在山東平原津生了重病,行至沙丘,病情加重,終與世長辭。

 

在秦始皇之前,中國經歷五百多年的分裂割據時期。秦的統一使人們遠離戰禍,社會歸於平靜,生產得以發展。秦以後,統一成為中國歷史發展的主流。秦始皇之前,中國的最高統治者稱作「王」,秦始皇認為他的功勞超過古代帝王,改用「皇帝」為最高統治者的稱號,他自己是開創者,所以自稱「始皇帝」。從此,中國歷代統治者皆沿用「皇帝」的稱號。

 

為了確立皇權的地位,他還建立一整套中央集權的權利構架,中央政府設「三公九卿」,這些官員概由皇帝任免,概不世襲。

 

為了避免封建諸侯成為天下戰禍不息的根源,秦始皇廢除分封,實行郡縣制度。天下分36郡,郡是地方上最高行政機構,長官由皇帝任免,不得世襲。郡下設若干縣,縣令、縣長也由皇帝任免。推行郡縣制,對於結束諸侯割據的局面,維護國家統一,具有重要意義。秦始皇還重視法制建設,以原來秦國的法律為基礎,吸收六國法律中適用的部分,制定了更為嚴密的法律。秦始皇還保持着一支強大的正規軍。人們從秦始皇陵兵馬俑可見當年秦軍的威儀。秦統一中國之後,為了鞏固國防,開始改造戰國時期各國的長城,修築萬里長城。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制定許多土地制度和賦稅制度,刺激經濟發展,統一貨幣,統一度量衡,統一文字,對後世影響深遠。

上載日期:
2021年04月08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