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藏傳佛像的特色

20510ph019
西藏扎什倫布寺強巴大佛,是世上最大的銅佛像。
20510ph019

藏傳佛教是指公元七世紀在西藏地區形成、以藏語為載體的佛教。由於地理和宗教方面的原因,西藏佛教藝術與毗鄰的印度、尼泊爾、巴基斯坦、喀什米爾等地的佛像,以及內地漢傳佛像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尤其是單尊的金銅佛像,易於流動,分佈廣泛。總之,在藏傳佛教的寺廟裡,這些不同地區製作的佛像都同樣受到尊崇。

 

尼泊爾與西藏毗鄰,在古代是印度的諸王國之一,釋迦牟尼誕生在尼泊爾西北的蘭毗尼園。從風格上看,不論早晚期,尼泊爾造像的來源主要承繼笈多時代馬土臘系統的薩爾那特式風格,即身軀凸顯,大衣或裙如濡濕一般緊貼軀幹,不注重衣紋刻畫。

bulb

笈多時代

笈多時代是指印度的一個王朝,其年代是公元320至520年。

bulb

薩爾那特

位於印度恒河與朱木拿河合流的恒河下游。佛陀首次說法地「鹿野苑」就是位於薩爾那特郊外,而薩爾那特是笈多時代(公元320—520年)的一個著名雕刻地區。

20510ph020
十四世紀製作的尼泊爾觀音立像
20510ph020

西藏西部是古代佛教的中心地和佛像產地,主要為古格王國勢力範圍,大致相當於今阿里地區。十三至十五世紀的藏西造像,深受喀什米爾佛像影響。其比例勻稱,身軀舒展,手腳等極富寫實功力,寶冠、繒帶、耳環等製作得玲瓏剔透,細部鑿刻花紋精美,再加上帔帛和捲草紋光背,極盡浮飾之美。

 

內蒙古佛像有着濃厚的漢族地區美術色彩,其製作地有北京、多侖等。多是銅皮打製而成,造型上不夠秀美,顯造型綿軟、臃腫。造像一般肩部飽滿,胸部寬厚,腹部也顯肥滿,難於表現立體深厚的衣褶。為了避免這種單調感,故在冠飾、繒帶、飄帶及瓔絡上多加裝飾,略顯繁瑣。

20510ph021
十四世紀西藏西部的大日如來
20510ph021

現今蒙古國的土地範圍在清初是由喀爾喀部組成的,也稱漠北蒙古,行政中心在庫侖。明末清初以前在外蒙古地區製作的藏傳佛像至今沒有發現,當地最早的佛像製作者為劄納巴劄爾。他的作品風格清新,獨具特色,影響深遠,追隨者頗多,其後亦出現許多屬於劄納巴劄爾派的作品。

20510ph022
十八世紀內蒙古的綠度母像
20510ph022

明朝政府為了籠絡西藏地方的宗教上層,在皇家的監製下,製作了許多精美的佛像,作為禮品賜給西藏寺廟。明廷製作的藏式佛像約始於永樂六年,帶款的目前只見「大明永樂年施」和「大明宣德年施」兩種,均陰刻於台座前方枱面上,款式規正。永樂年款字體秀美,為楷書體,宣德年款字體類似隸書,字體較為渾厚有力。

 

清代的佛像在乾隆以後乏善可陳,但清朝也仿效明朝的作法,在紫禁城內的造辦處監製了許多鎏金佛像。加上乾隆皇帝本身信奉藏傳佛教,故乾隆時代製作了大量西藏系佛像。這些佛像體現了宮廷的審美趣味,在國際上享有極高聲譽。但另方面,因乾隆為了作佛事或為母親祝壽,每次動輒鑄造成千上萬尊佛像,致使佛像製作工藝漸趨簡率,千篇一律。比較起來,康熙朝的佛像藝術較乾隆朝更可觀。帶官款的康熙佛像,全世界至今發現也不過二三十尊。

作者:
上載日期:
2019年07月10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