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1209ph045
1209ph045

布達拉宮和大昭寺,坐落在拉薩河谷中心海拔3,700米的紅色山峰之上,是集行政、宗教、政治事務於一體的綜合性建築,1994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布達拉宮是藏區典型的宗山式大型建築群,繼承了藏族建築的藝術手法,巧妙地利用山體結構布置相應的殿堂。白宮、紅宮、德陽夏平台和角樓、僧舍構成了建築的主體,以石木結構逐層構築,牆體邊緣以赭紅色檉柳柔化了石質的冷漠,金色的歇山式屋頂在陽光下散射耀眼光芒,乃刻意強化建築物的崇高神聖感。東西兩側的圓形碉樓象徵太陽和月亮,圓形曲線在堅固方正的碉樓結構中呈變化之美。

 

布達拉宮也是一座內涵豐富的西藏文化綜合博物館。貝葉已絕跡於印度,布達拉宮仍存有完整的梵文貝葉經,讓人得以一窺吐蕃時期印度佛教的輝煌;元明清歷代朝廷贈送的精美瓷器和緙絲織錦,已成為鎮宮至寶;寺院牆壁上的華美壁畫,描畫了當時重大的歷史事件,也擴展了西藏壁畫的表現題材;風格多樣的卷軸畫唐卡顯露出西藏不同傳統畫派的技法差異;細膩寫實的贊普與達賴喇嘛肖像彩塑秉承了西藏雕塑的現實主義傳統;工藝精湛的金銅佛,體現了藏族造像藝術的發展軌跡。

 

雖然布達拉宮是拉薩的標誌性建築,但在藏族同胞的心目中,大昭寺更具分量。大昭寺佔地面積13,000平方米,寺院形制模仿古印度那爛陀寺而建,分為南北兩院。北院以正方形「覺康」主殿為中心,東、西、南均有入口。寺院正門是方形千佛廊院,是舉行傳昭儀式的主要場所。東側為覺康主殿,殿外東、南、北側分置佛堂和轉經暗廊。主殿建築呈正方形,廊殿之間的柱子、樑架的處理手法和門楣上簷木刻半瓦當的形象,反映了漢地早期建築的痕跡。東側底層中央,為釋迦殿,中央佛龕供奉文成公主從長安帶到拉薩的釋迦金銅像。在大殿初簷及重簷之間,排列着108雄獅伏獸和人面獅身木雕,是中國古代木建築中罕見的承簷裝飾,屬於印度風格的早期寺院裝飾。南院主要是為傳昭儀式服務的辦公機構、灶房和倉庫等。

 

大昭寺保存了大量的珍貴文物,其中以唐代木刻浮雕最為著名。大昭寺釋迦殿的木構件,門楣雕刻了精美的紋飾和人物。廊柱為金剛撅狀,柱面為蓮花浮雕,托木兩端則為飛天、花草及人面臥獅的浮雕。這些木雕是七世紀寺院初建時的作品,具極高的藝術價值。

 

其次,大昭寺覺康佛殿二層東段的壁畫《大日如來與八大菩薩》等壁畫是七至九世紀前後繪製,為典型的衞藏波羅風格。後期壁畫《釋迦牟尼本生故事》、《固始汗與第斯桑傑嘉措》與《歡慶圖》等,具有民間藝術的風格。

 

大昭寺的造像以釋迦牟尼金銅像最為著名,來自各地的朝聖者不辭勞苦來到拉薩,就是要在這尊佛像面前還願。

作者:
上載日期:
2020年05月15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