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巴金呼喚自由的《愛情的三部曲》

0425ph015
中篇小說《愛情的三部曲》
0425ph015

《愛情的三部曲》由中篇小說《霧》、《雨》、《電》構成;《雨》和《電》之間還穿插短篇小說《雷》。這組小說描寫一群知識青年的愛情糾葛、內心矛盾和獻身理想的革命精神。巴金說:「《愛情的三部曲》裡面活動的人物全是我的朋友。」這指的是在福建泉州用行動實踐改造社會理想的朋友們。他握筆為獻身於信仰和理想的朋友們寫照,表達自己對於他們的深厚感情。

 

《霧》描寫一個怯懦者的愛情悲劇。從日本留學歸來的周如水,在海濱與一年前認識的張若蘭重遇。周如水在家鄉已有妻子,他不愛妻子,卻畏縮不前,沒有選擇自己的幸福,沒有違抗父母的勇氣。周如水留學東洋,西裝革履,思想看來也「新」,而骨子裡卻未擺脫舊思想的羈絆。為遵父命回到家鄉盡孝道,他拒絕了張若蘭。返鄉後,他才知道妻子早已在兩年前病故。當後悔莫及的周如水返回海濱時,張若蘭名花有主,已嫁他人。怯懦遲疑,使周如水失去了張若蘭,失去了愛情,也失去了可能得到的幸福。巴金批評周如水優柔寡斷的性格,為許多與他性格相近的青年鳴響警鐘:不要為霧迷住眼睛。

 

《雨》的主人翁是青年吳仁民。小說描寫吳仁民、陳真等在上海的活動和愛情悲喜劇,以及他們因無力改變黑暗現實而產生的憂鬱和苦悶。他對革命感到幻滅,頹傷中沉湎於女性的懷抱,希望從中得到歇息。在經歷了與鄭玉雯、熊智君的一幕幕愛情波折之後,他醒悟了,重新投身於社會運動。《雨》的故事緊張曲折,不枝不蔓,吳仁民和幾個小資產階級女性均性格鮮明,全書陰鬱淒涼的情調與主人翁憂鬱的思緒相宜。在《雨》和《電》之間有一個短篇《雷》。《雷》作為從《雨》到《電》的過渡,描寫兩對男女青年之間的多角戀愛,以及他們投身革命活動,甚至犧牲生命的過程。

 

《愛情的三部曲》最後一部《電》,寫《雨》和《雷》中的青年們擺脫空談,最後在福建泉州進行革命活動,頌揚信仰與理想的力量。《電》的主人翁是一個群體。作為群體核心的青年女子李佩珠,她有着近乎完美的性格:有勇有謀,處變不驚,臨危不懼,不屈不撓;用堅強的信仰統一了愛情與工作的矛盾,協調了犧牲與革命的衝突。巴金是以俄羅斯女革命家妃格念爾的形象來塑造李佩珠。她是理想的形象,而不是現實的人物。茅盾認為《電》「充分表現作者圓熟的技巧」,老舍也稱讚小說「處處顯着勻調」,「帶着點古典主義的整潔完美」。但他們又同時指出,過於理想化是作品的缺點。

作者:
上載日期:
2019年05月28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