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巴金為何自稱是「安那其主義者」?

0425ph001
巴金
0425ph001

巴金作為二十世紀中國的親歷者,走過了九十餘年崎嶇坎坷的歷程。他本無意當作家,但生活和時勢卻把他造就成一個為寫作貢獻畢生精力的大作家。他寫作,為使世間更溫暖、更幸福,人的心靈更純潔、更美好。他的作品在幾代讀者中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他有過坎坷,有過迷惘,有過失落,有過錯誤,但不論處於何種境地,他始終襟懷坦白,勇於自剖,堅持理想和信仰。

0425ph003
巴金的父母
0425ph003

1904年11月25日巴金誕生於四川成都一個世族大家庭, 2005年10月17日卒於北京。他原姓李,祖父和父親為他取名「堯棠」,字「芾甘」,出自《詩經》中的《召南‧甘棠》。巴金祖籍浙江嘉興。高祖李介庵作為幕僚攜家眷入四川,及至巴金這一代,李家定居四川已經是五代人了。巴金的曾祖李璠和祖父李鏞都當過官,父親李道河做過四川北部山區廣元縣知縣。巴金在故鄉度過了19年,這期間,除5歲時隨父母親在廣元住過兩年外,都生活在成都。他幼年時最親近、最敬重的人是母親陳淑芬,亦是他第一個老師。1914年巴金10歲時,便失去了性格溫柔寬厚的母親。他母親的言傳身教主要是愛。巴金追憶道:「她教我愛一切的人,不管他們貧或富;她教我幫助那些在困苦中需要扶持的人;她教我同情那些境遇不好的婢僕,憐恤他們,不要把自己看得比他們高。」母親的絮絮教誨,影響巴金至為深刻,成為了他良好品格的根底。

bulb

《召南‧甘棠》

《甘棠》是一首頌揚周召公德政的民歌。全詩三節,都以「蔽芾甘棠」一句開頭。「甘棠」就是棠梨樹,「蔽芾」形容棠梨樹的繁茂狀貌。選取這句詩為孩子命名,表明了長輩的厚望。

巴金生長的大家庭,四世同堂,高牆深院,錦衣美食。但巴金卻不甘心當少爺。從幼小時起,他就常到公館的門房、馬房、廚房玩耍。在這些「下人」生活的地方,他看到聽到許多不合理、不公道的事情。但這些掙扎在生活底層的人仍深懷執着的生活信念,正如轎夫老周告訴他:「你記住,火要空心,人要忠心。」「對人要真實,不管別人對你怎樣,自己總不要走錯腳步。」這些做人道理給巴金留下了難忘的印象,也滋長了他反強權、反禮教的叛逆思想,更影響巴金一生。

0425ph002
左三是外婆懷抱着巴金,右三是巴金的母親。
0425ph002

1919年發生「五四」運動,巴金兄弟閱讀《新青年》、《新潮》、《每週評論》等新書報,並經常討論其中提出的各種問題。1920年秋天,巴金進入成都外國語專門學校,讀到許多宣傳新思想的書刊。在眾多新思想、新學說中,巴金傾心於高德曼、克魯泡特金的無政府主義學說,嚮往平等自由的理想社會。他成為當地的無政府主義刊物《半月》社成員,並和社內的青年人組織了一個名為「均社」的團體。從這時起,他開始自稱為「安那其主義者」(Anarchist即無政府主義者)。他辦刊物,印傳單,批判封建倫理,攻擊軍閥專制,堅信「奮鬥就是生活,人生只有前進」的目標。

bulb

「五四」運動

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學生齊集天安門就歸還山東權利示威而引發的一場反帝國主義愛國運動,後演變成一場聲勢浩大的傳播新思想、新文化的啟蒙運動。

0425ph004
巴金曾在這裡閱讀《新青年》等刊物
0425ph004
作者:
上載日期:
2019年11月18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