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胡適與他「新文化」的戰友

0423phn002_01
胡適致錢玄同書手稿(視覺中國)
0423phn002_01

胡適1917年1月在《新青年》上發表《文學改良芻議》之後,即引起國內知識分子的極大注意。是年夏歸國,入北大當教授,不久又加入《新青年》編輯部,形成了以陳獨秀為首,包括胡適、李大釗、魯迅、錢玄同、劉半農、周作人、高一涵、陶孟和、張慰慈、王星拱等為中心的新文化運動的領袖集團。他們各就所長,分別在文學、哲學、政治、社會倫理等各領域,互相配合着向兩千餘年的舊傳統作猛烈批判。在那幾年中,他們確如在同一戰壕中的戰友一樣,互相支持,互相砥礪,堪稱是中國思想文化史上最令人難忘的一段佳話。

0423ph024
胡適1925年與陳獨秀(左)合照
0423ph024

陳獨秀(1879—1942年),安徽懷宇人。清末參加反清革命活動。民國成立後,逐漸對政局不滿和失望,乃於1915年創辦《青年》(一年後改名《新青年》)雜誌,力圖喚醒青年,改造國家。他極力提倡科學和民主,吸引了一批先覺者,合力引發出一場對現代中國影響至巨的新文化運動。在這場運動中,他與胡適成為靈魂人物,是他把胡適引進北大,引進《新青年》編輯部。胡適對他也很尊重。後來陳獨秀接受馬克思主義和俄國革命的思想,成為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從此,在思想上與胡適漸行漸遠。但在私交上,他們始終是朋友。

0423ph025
李大釗
0423ph025

李大釗(1889—1927年),河北樂亭人。早年留學日本,歸國後服務於報界,後經章士釗推薦入北大任圖書館主任,並參加《新青年》編輯工作。他是最早接受馬克思主義並有較深領會的學者,因此也成為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之一。他在積極宣傳馬克思主義和參加中共的革命活動同時,與胡適等自由主義知識分子保持着良好友誼。對於胡適提出以和平改革為手段的「好政府」主張,他是首先回應的人。1927年,他被軍閥張作霖殺害,胡適為失去這個朋友而甚感痛心,此後一直關照李的身後事。在他的《文存》第三集的扉頁上,寫着追念這位朋友的題詞。

0423ph026
魯迅
0423ph026

魯迅(1881—1936年),原名周樹人,浙江紹興人。早年留學日本,民國後在教育部任職,1918年開始加入《新青年》編輯撰稿,發表多篇令青年為之激動的文章,名聲日振。後來成為左翼作家領袖,以其犀利的政論雜文和寓意深刻的散文、小說最有影響。他曾寫過許多嚴厲批判胡適的文章,但胡適未曾回應。直到晚年,胡適仍認魯迅為同道的朋友。

 

錢玄同(1887—1939年),浙江吳興人。早年留學日本,曾從章太炎受學。新文化運動中,他是胡適最堅定的支持者。胡適早期著作差不多都請他題簽。他稱譽胡適是中國「思想界的醫生」。

0423ph027
錢玄同
0423ph027
作者:
上載日期:
2019年05月28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