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魯迅思想是對中國社會的棒喝?

0424ph031
舊時平輩人見面打拱作揖
0424ph031

魯迅是一位偉大的文學家,也是一位偉大的思想家。他的思想主要散見於他的九百多篇雜文當中,其中既包括社會思想,也包括文藝思想、哲學思想、教育思想等等,其觸角幾乎遍及現代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這些閃光的思想匯集在一起,構成了中國現代取之不盡的精神資源。

 

「救救孩子」是魯迅在小說《狂人日記》結尾發出的震聾發聵的聲音。魯迅認為,在舊中國,窮人的孩子掙扎在死亡線上。闊人的孩子養尊處優,嬌聲嬌氣。中流家庭對孩子或者任其跋扈,或者終日呵斥──這樣的家長,只不過是製造孩子的機器,而不能稱其為人之父母。魯迅指出,新時代合格的父母,應該以無我的愛為後起新人而犧牲,給孩子以理解和指導,使他們具有耐勞作的體力、純潔高尚的道德、廣博自由能容納新潮流的精神。「童年的情形,便是將來的命運。」

0424ph030
魯迅設計繪製的《珂勒惠支版畫選集》
0424ph030

魯迅早年有一篇關於面子問題的談話,題為《面子及閘錢》。後來又寫了一篇《說面子》,收入《且介亭雜文》。中國人好面子是一種精神現象,也有外國人認為這是中國人的精神綱領。但在中國,所謂有沒有面子,跟家族制度、封建禮教、倫理觀念及所處社會地位密不可分,因此「有面子」或「丟面子」往往因人而異。魯迅認為要面子是好的,但如果仰慕虛榮,不敢正視現實,使「面子」成為一種善於變法的「圓機活法」,「要面子」跟「不要臉」就會混同起來。比如有一個紳士四大人呵斥站在他門前的小癟三滾開。小癟三反以此為榮,四處向人誇耀,說:「四大人和我講過話了!」

0424ph033
私塾裡背對先生背書的學童
0424ph033

1925年,魯迅在《墳‧看鏡有感》一文中,提出了要以漢唐氣魄,放開度量吸收外來文化的重要見解。後期,魯迅針對中國一向奉行的閉關主義,更鮮明提出了「拿來主義」的主張。所謂「拿來」,首先要求放開度量,放出眼光,積極引進,其目的是創造具有中國特色的新文化。

 

1908年8月,27歲的魯迅在《河南》月刊第7號發表了文言論文《文化偏至論》。文章說,「角逐列國是務,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後凡事舉」。大意是:在世界各國的激烈競爭中要穩操勝券,首要的任務就是培養人,人的綜合素質提高了,甚麼事情都可以辦好。他當時認為,「立人」的重要途徑是「尊個性而張精神」。「尊個性」就是要尊重不同人的人格和價值,既發揚自己的個性,又同樣尊重獨立特行的他人的個性。這是我們民族獲取永不枯竭的創造力的根本保證。「張精神」就是不要因物欲蒙蔽而熄滅了內心追求真理的光芒。

作者:
上載日期:
2019年05月23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