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0103phn001_01
孫子(視覺中國)
0103phn001_01

孫子,名武,字長卿,春秋(公元前770—前476年)末期齊國樂安(今山東惠民)人,他不但是中國著名的軍事天才,而且是中國歷史上首屈一指的兵學大師,他是第一位提倡武德的中國軍事家,他的學說亦塑造了中國軍人的典型。孫子的學說不單影響古今中外的軍事家,更應用到商業、政治及處世方面。故此,孫子又被尊稱為中國兵聖。

 

最早記載孫子事跡的史書首推《吳越春秋》,記載了吳王闔閭封孫武為上將,孫子領三萬吳軍大破二十萬楚軍之經過。而中國史學上兩本最重要的巨著《史記》及《漢書》都有與孫子相關的記載。《史記》有《孫子吳起列傳》,《漢書》亦載有《孫子兵法八十二篇》。只是各史書有關孫子的記載均十分簡短,更欠缺孫子生卒年日,令孫子的生平添上一份神秘色彩。

 

孫子生活的年代,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大動盪、大變革的時期。一方面周室衰微,諸侯兼併,戰火連綿(據統計,春秋時期的242年中,各國間大的戰爭就有近500次之多);另一方面,禮制敗壞,思想解放,各種思想流派相繼出現。由於各諸侯國君主皆積極網羅人才,對思想解放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出現諸子蜂起、百家爭鳴的局面。

 

孫子的先祖陳完是陳厲公的兒子,因內亂而逃亡到齊國,受到齊桓公器重,受封於田邑而改姓田,故此孫子原姓田,而非姓孫。據記載,孫子的曾祖父田無宇,頗有勇力,官至「上大夫」。他的祖父田書,很有軍事才能,因作戰有功而賜姓孫。孫子的父親,官居正卿。齊景公以後,田、鮑、欒、高四大家族,控制齊國的政權。齊國王室與四大家族鬥爭,愈演愈烈。當田、鮑、欒、高四大家族陰謀作亂時,孫子的父親孫憑擔心田氏宗族一旦失敗,會殃及孫氏,於是帶着全家逃到南方的吳國,避隱深居。此時,孫武還不到20歲,就跟着父親過着亦耕亦讀的田園生活。

 

孫子隱居期間,潛心學術,鑽研兵法。這時,楚國的伍子胥因逃避楚平王對他家族的陷害,也遷往吳國避難,並與孫子成為知己。後來,當伍子胥成為吳王闔閭的謀臣後,便多次向吳王舉薦孫子。公元前512年,吳王召見孫子,孫子帶着兵法十三篇晉見吳王,吳王見其精通兵法,謀略過人,便任命他為將軍。孫子受吳王重用後,協助吳王改革政治,增強國力,不到幾年工夫,便使吳國糧食豐收,軍隊強盛,國家實力有明顯增強。之後孫子率領吳軍,西敗強楚,南破越國。吳國又北攻齊國,在艾陵大破齊軍。公元前482年,吳王夫差在黃池會盟諸侯,取代了晉國的霸主地位。《史記》在論及孫子的生平時說:「闔閭知孫子能用兵,率以為將。西破強楚,入郢,北威齊晉,顯名諸侯,孫子與有力焉。」

 

吳國破楚成功之後,孫子見吳王夫差貪利暴躁,勝楚之後,日益驕橫,窮兵黷武,難成大事,遂辭別伍子胥,飄然歸隱,老死山林。另一說指孫子是被殺戮而死,如《漢書‧刑法志》稱:「孫(武、臏)吳(起)商(鞅)白(起)之徒,皆身誅戮於前,而功滅亡於後。」儘管孫子協助吳國破楚之後,下落不明,其事跡不見於任何史籍,但據褚良才先生考證,孫子去世後,葬在江蘇吳縣,現吳縣市陸墓鎮孫墩為南之大塚,即是孫子墓塚。

作者:
上載日期:
2021年07月30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