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灑脫不羈的邊塞詩人

0407ph016
王昌齡像(李俊琪繪)
0407ph016

王昌齡(公元698?—757?年)是個早負盛名的詩人,因為他是江寧人,詩又寫得好,所以人稱「詩家天子(或夫子)王江寧」。他的詩作以絕句見稱,現存的詩作有半數為絕句,尤以七絕為佳。他的絕句題材有三類,一是邊塞詩,不少是以樂府舊題寫成的組詩,如《從軍行》七首、《塞下曲》四首等。詩裡表現了戰士們的愛國豪情和勇敢樂觀的精神。二是贈別詩,如《送別魏二》和《芺蓉樓送辛漸》,二詩同是寫送行,而且都是以清風寒雨為背景,但各有重點。三是閏怨、宮怨詩,詩中對女性的心理刻畫細膩,如《長信秋詞》、《採蓮曲》等。王昌齡七絕的藝術特色十分鮮明,他善於運用七絕表達剎那間的感觸,如《閏怨》:「閏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妝上翠樓。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寫一原不知愁的少婦,本來無憂無慮地登樓欣賞春景,可在見到陌頭柳色的一剎那,忽然感到自己的孤獨。全詩就是靠剎那的感觸來啟發詩者的聯想。

0407ph018
唐代騎兵塑像
0407ph018

高適(公元700—765年)以邊塞詩著稱,他的邊塞詩內容,有的抒寫征人思婦的感情,如《塞上聽吹笛》,也有描寫戰爭場面的,如《塞下曲》,有的則描寫了邊塞的生活風貌,如《營州歌》。然而,高適的邊塞詩最大特色在於其深刻的思想,詩人常以政論的筆調表達自己對戰爭的意見,揭示邊防政策的弊病,同時流露對士兵的同情,對將帥的諷刺。他不像王昌齡那樣常以戍卒的口吻抒情,也不像岑參那樣以詩人的敏感去描寫戰鬥生活和邊塞風光,而是以政治家的眼光去分析邊防問題,在盛唐的邊塞詩中獨樹一幟。

0407ph017
高適像(李俊琪繪)
0407ph017

岑參(公元715?—770年)和高適都以七古見長,又都是以邊塞詩著稱,兩位詩人的詩作都有悲壯的特點。不過,岑參的詩歌題材卻不如高適廣泛,他的邊塞詩以外的詩歌並不十分突出。而論其邊塞詩的內容,比高適的豐富,論思想則又不如高適深刻。岑參曾三次出塞,由於長期任職塞外,因而十分熟悉邊塞生活。他善以濃重的色調描繪西北邊疆的奇異景色,諸如大漠的飛沙走石、漫天飄雪、熱海和火山,詩人在詩歌裡都能以敏感的詩筆描繪。此外,將士英勇報國、不畏艱苦的精神,以及戰爭場面,則寫得悲壯有力,《輪台歌》就是一例。岑參也有少數詩作揭露了軍中苦樂不均的現象,對統治者窮兵黷武表示不滿,如《玉門關蓋將軍歌》。岑參的邊塞詩感情熾熱,融會了山水、游俠、贈答等各種詩歌的特色,形成奇偉宏麗、氣勢磅礡的風格。他喜用奇特的想像來造成誇張的效果,表現邊塞的風貌。他的歌行作品,形式富於變化,音調悲壯。

0407ph019
岑參像(李俊琪繪)
0407ph019
作者:
上載日期:
2019年02月04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