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政治與文學掛鈎的王安石

0411ph015
王安石像
0411ph015

王安石(1021—1086年),字介甫,號半山,撫州臨川(今江西省臨川市)人,世稱王臨川。22歲中進士,曾當過宰相,晚年封荊國公,世稱王荊公。死後謚「文」,又稱王文公。擅長論說文與記敍文。為了改變北宋王朝「積弱積貧」的局勢,王安石於嘉祐三年(1058年)上書宋仁宗,提出了「改易更革」的主張。熙寧二年(1069年),銳意改革的宋神宗任命王安石為副宰相,後來又升為宰相。在他主政的六七年間,厲行變法,企圖通過整軍理財,以求富國強兵,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熙寧變法」。

0411ph016
王安石紀念館
0411ph016

王安石是一位政治家,又是一位文學家。他把文學創作和政治活動緊密相聯,強調文章「以適用為本」,「務為有補於世」(《上人書》),重視文學的社會功能;他的散文多為論說文,論說文中又以政論為主,大都體現他的政治觀點,是直接為他的政治改革服務,具有強烈的現實和鮮明的針對性。王安石並不忽視修辭技巧的作用:「然容亦未可已也,勿先之,其可也」(《上人書》),意思是文章的形式美也不能不要,但不能重文輕道。他要求「表裡相濟」(《上邵學士書》),即文與道統一,形式與內容統一。

0411ph018
隱居後的王安石
0411ph018

王安石是改革家,蘇軾是反對派,在政治上是敵對的,但在學問和文章上,卻互相欽佩,私交甚好。有一次,蘇軾到王安石家,在書櫥的底層抽出一本書,隨手翻開,念了書中的一句,王安石便接着背誦下去,一字不誤。反覆試了幾次,王安石都背誦得毫無差錯,蘇軾大為折服。王安石寫了一首名叫《桂枝香》的詞,蘇軾十分讚賞。王安石也非常讚賞蘇軾的文章,把他譽為「人中龍也」,並說蘇文「與子長馳騁上下」,意思是與司馬遷(字子長)不相上下。

0411ph017
南京半山園是王安石下台後的隱居之所
0411ph017

王安石對經學和史學都有不少獨到見解,發而為文,不同凡響。如戰國時代的孟嘗君,素以招賢養士著稱,但王安石的《讀孟嘗君傳》卻一反傳統觀點,認為孟嘗君只不過是「雞鳴狗盜之雄」。全文僅90字,簡潔精警,詞鋒犀利。他的記敍文也好發議論,如《遊褒禪山記》,通過遊山的經歷,闡述治學必先「有志」,不畏艱險,而且要「深思而慎取」,才能獲得成功。前半篇記遊,後半篇說理,記敍與議論緊密結合,感性體驗昇華為理性認識,含義深刻,啟迪心智。

作者:
上載日期:
2019年01月30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