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政治与文学挂鈎的王安石

0411ph015
王安石像
0411ph015

王安石(1021—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省临川市)人,世称王临川。22岁中进士,曾当过宰相,晚年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死后谥“文”,又称王文公。擅长论说文与记叙文。为了改变北宋王朝“积弱积贫”的局势,王安石于嘉祐三年(1058年)上书宋仁宗,提出了“改易更革”的主张。熙宁二年(1069年),锐意改革的宋神宗任命王安石为副宰相,后来又升为宰相。在他主政的六七年间,厉行变法,企图通过整军理财,以求富国强兵,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熙宁变法”。

0411ph016
王安石纪念馆
0411ph016

王安石是一位政治家,又是一位文学家。他把文学创作和政治活动紧密相联,强调文章“以适用为本”,“务为有补于世”(《上人书》),重视文学的社会功能;他的散文多为论说文,论说文中又以政论为主,大都体现他的政治观点,是直接为他的政治改革服务,具有强烈的现实和鲜明的针对性。王安石并不忽视修辞技巧的作用:“然容亦未可已也,勿先之,其可也”(《上人书》),意思是文章的形式美也不能不要,但不能重文轻道。他要求“表里相济”(《上邵学士书》),即文与道统一,形式与内容统一。

0411ph018
隐居后的王安石
0411ph018

王安石是改革家,苏轼是反对派,在政治上是敌对的,但在学问和文章上,却互相钦佩,私交甚好。有一次,苏轼到王安石家,在书橱的底层抽出一本书,随手翻开,念了书中的一句,王安石便接着背诵下去,一字不误。反覆试了几次,王安石都背诵得毫无差错,苏轼大为折服。王安石写了一首名叫《桂枝香》的词,苏轼十分赞赏。王安石也非常赞赏苏轼的文章,把他誉为“人中龙也”,并说苏文“与子长驰骋上下”,意思是与司马迁(字子长)不相上下。

0411ph017
南京半山园是王安石下台后的隐居之所
0411ph017

王安石对经学和史学都有不少独到见解,发而为文,不同凡响。如战国时代的孟尝君,素以招贤养士著称,但王安石的《读孟尝君传》却一反传统观点,认为孟尝君只不过是“鸡鸣狗盗之雄”。全文仅90字,简洁精警,词锋犀利。他的记叙文也好发议论,如《游褒禅山记》,通过游山的经历,阐述治学必先“有志”,不畏艰险,而且要“深思而慎取”,才能获得成功。前半篇记游,后半篇说理,记叙与议论紧密结合,感性体验昇华为理性认识,含义深刻,启迪心智。

作者:
上载日期:
2019年01月30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