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戲班裡有哪些規矩與禁忌?

0519ph025
明代堂會演劇圖
0519ph025

過去的戲班中,儘管班規、禁忌有不同之處,但有些習俗是普遍的。如所有的戲班都供奉祖師爺的牌位(或神像)。牌位供在後台,前面放上貢品,開演前藝人要焚香叩頭,以求祖師爺保佑演出順利。如果在演出有差錯,藝人下場後馬上到牌位前謝罪。一年之中,戲班還有「封箱」、「祭祖」、「開台」等習俗,這些也都是各地戲班所共有的。封箱:每到農曆年底,藝人們勞累了一年,也需要休息調養。祭祖:藝人們相信,自己能夠唱戲謀生,都是祖師爺賞飯的結果。開台:每年的農曆正月初一開始,各戲班陸續恢復演出。首場演出之前,有些戲班要舉行開台典禮,讓主要演員先演一段叫做「跳靈官」的獨腳舞蹈戲,然後開演正戲。

0519ph027
賽戲演出的舞台陳設
0519ph027

社會上的任何一種行業都有它的禁忌,戲班也不例外。譬如說:在後台不許說「傘」,因為古「傘」和「散」同音,戲班最忌諱「散」。故以前戲班的人將傘說成「雨蓋」或「開花子」。在後台,所有演職人員的座位也有一定規矩,不能隨便亂坐,而是按行當、按區域劃分。另外,凡戲中神佛所用的物件、兵器也不許亂動,如盤龍棍、降龍杵、鬼頭刀、靈官鞭等等,以表示對神佛的敬意。至於場上演出,規矩更多,如不許看場面(樂隊),因為腳色在台上回顧場面,即有對場面不滿之意,雙方容易引起誤會。

 

戲班在宋元時期出現,元代以前的戲曲班社,多為家庭性質,即是以血緣關係組合起來的。戲曲班社有大有小,小的班社常常有「三腳班」、「七子班」之類的稱呼。相比之下,大劇種的班社人員多、行當齊,少則有二三十人,中等的四五十人,一些大型的戲班可達百人上下。這類大型戲班分工精細,有十多個行當,每一個行當有幾個演員,分為頭等腳、二路腳、三路腳等,伴奏樂隊也有文武場之分。

0519ph028
民國年間山西梆子在北京演出的戲單
0519ph028

過去的營業性戲班大致有:一、獨資經營。這種體制的戲班大多是由某位著名演員自己出資成立,通常叫做「名角挑班制」。二、合資經營。它是由藝人們集資辦成的,班內的主事人由藝人們選舉產生,但重要事務必須由出資人集體決議。職業演員靠演戲謀生,他們的經濟收入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自身的技藝水平。過去的戲班支付薪金有「包銀」、「戲份」、「按座提成」等多種形式。藝人的收入懸殊,高低之間的差距超過百倍。有號召力的名角收入豐厚。一般的演、職員,其所得只能養家糊口。

0519ph026
清代一戲班藝人演出收入賬冊
0519ph026
作者:
上載日期:
2019年01月29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