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崑曲與中國其他戲曲的關係

0520ph013
京劇在日本擁有不少知音者(日本京劇名伶山田淳子扮演白素貞)
0520ph013

崑曲是中國戲曲的重要組成,在中國戲曲的發展進程中,崑曲不僅歷史悠久,而且風格獨特,被稱為「雅部」,與多聲部「花部」地方戲並蒂曲壇。由於劇作者大多是注重辭章的文人,他們對劇詞文采的要求,唱腔配合唱詞的設計,都有典雅的特質,使崑曲特別受上層社會歡迎。

 

崑曲深入及全面地影響京劇的表演藝術,也因此,京劇與崑曲有非常密切的關係,甚至有「京崑」之說,有的戲難辨京、崑。如《別母亂箭》、《鬧學》、《嫁妹》、《下山》等。此外,學習崑曲是成為優秀京劇演員必備之途。京劇大師梅蘭芳、周信芳、程硯秋等也都是著名的崑曲藝術家。

0520ph014
徽劇《水淹七軍》劇照
0520ph014

崑曲在形成過程中也廣泛吸收其他如海鹽、弋陽等聲腔藝術,在其蓬勃興盛、成為全國性劇種後,對各地地方劇種的形成和發展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諸如川劇、徽劇、婺劇、湘劇、紹劇、贛劇、祁劇、柳子戲、河北梆子、越劇、蘇劇、錫劇、滬劇、甬劇、粵劇、桂劇等,在劇目、聲腔和表演藝術等方面都與崑曲關係緊密。如川劇,它由五種聲腔組成,其中之一是崑曲。又如蘇劇,它的前身是蘇灘,蘇灘在分成「前灘」和「後灘」兩部分劇目時,「前灘」劇目幾乎都是從崑曲移植而來,劇中的角色行當也是依據崑曲的規格。地方戲曲移植崑曲劇目的一個重要變化是將崑曲典雅的曲詞改得通俗化和地方化。

bulb

蘇灘

原名對白南詞,是一種五七人圍坐一起,有腳色生、旦、淨、丑,自拉自唱的清唱形式。與一般說唱曲藝不同,唱的都是代言體的戲文,有對白、唱詞,卻沒有說唱人的敍述。

0520ph015
川劇變臉臉譜(紫金缽變臉‧白蛇傳)
0520ph015

宮廷向有演戲之風,崑曲在宮廷的演出是明代萬曆年間(1573-1619年)開始的,當時與弋陽、海鹽同被稱為「外戲」。清代初年,宮廷演戲與音樂和明代一樣,都屬教坊司管理。到清康熙時才設立南府管理。清初的宮廷舞台,崑、弋並呈,而以崑曲為主。康熙時演出主要是折子戲,乾隆時開始編演宮廷大戲。當時的御用文人張照奉旨改編了5部宮廷大戲:搬演目連救母故事的《勸善金科》,搬演西遊故事的《升平寶筏》,搬演三國故事的《鼎峙春秋》,搬演水滸故事的《忠義璿圖》,搬演楊家將故事的《昭代簫韶》。這些大戲人物眾多,場面宏大,道具講究。一個戲為10本達240齣,需連續10天才能演完。當然,更常見的還是折子戲的演出。

0520ph016
北京故宮暢音閣大戲台
0520ph016
作者:
上載日期:
2018年12月27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