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鶯鶯傳》與《西廂記》有何關係?

0410ph012
《參訂註釋西廂記》插圖:「西廂步月」。
0410ph012

元稹《鶯鶯傳》:唐德宗貞元年間,溫情俊朗的張生到蒲州旅遊,住在城東普救寺,恰好他的寡居遠親崔氏也借住在寺中。當時蒲州亂兵搶掠,崔氏受到張生的保護,事後宴請張生,並讓女兒鶯鶯出見。張生對鶯鶯一見傾心,通過婢女紅娘傳詩,打動了鶯鶯,約他月下相會。可是當張生如約赴會時,卻被她板起面孔教訓一頓,張生因而大失所望。不料幾天後鶯鶯主動來與他幽會。從此兩人經常相聚,但鶯鶯卻常面帶愁容。後來張生去了長安,二人仍有書信往來。鶯鶯在一封長信中,深情地希望兩人能作終身伴侶,但張生還是拋棄了她,並對友人大發美女是禍水的議論。一年多後,兩人都已婚配,張生又要求見鶯鶯,鶯鶯卻始終不肯見他。

bulb

元稹

元稹(公元770─831年)字微之,河南洛陽人,官至工部尚書同平章事(相當於宰相),詩與白居易齊名,並稱「元白」。

0410ph011
元末明初刻本《西廂記》(殘本)
0410ph011

鶯鶯不僅是良家少女,還是大家閨秀,在那婚姻須由父母決定的時代,竟能突破禮教的束縛,與張生由相戀而私合,並期望成為眷屬。這是對愛情自由的大膽追求、勇敢行動,具有鮮明的反禮教意義。她雖期望成功,但對失敗也有思想準備,最後那樣坦然無悔,是難能可貴的,更使其形象富有思想光彩。張生的可鄙,並不止於對鶯鶯始亂終棄,更在於用蹩腳的議論為其不光彩的行徑辯解,從而又添了一層偽君子色彩。後人將這篇小說改編為戲曲《西廂記》,改變結局,再造張生,才使這個才子佳人故事代代相傳,家喻戶曉。《鶯鶯傳》的故事在宋代文人中傳為美談。金代有個姓董的書生將它改編為以唱詞為主的曲藝《西廂記諸宮調》,稱「董西廂」。到了元代,戲劇家王實甫在《董西廂》的基礎上創作了元曲名作《西廂記》,又稱《王西廂》。

bulb

蹩腳

本指跛腳。此處指差勁、不高明。

《西廂記》是講述赴京趕考的張生在普救寺得遇崔鶯鶯,互相愛戀,以詩傳情。有強徒要搶鶯鶯,崔老夫人以許嫁鶯鶯為條件徵求能救之人,張生借友人之力退了強徒之兵,老夫人卻以鶯鶯已經許人為由賴賬悔婚。張生相思成病,得婢女紅娘相助,與鶯鶯私相配合。老夫人拷問紅娘,紅娘仗義執言,斥老夫人言而無信。老夫人無奈,要張生去京城赴試,做了官才能將鶯鶯配他。張生與鶯鶯依依惜別。後張生高中得官,與鶯鶯結婚團聚。

 

《西廂記》與小說原作《鶯鶯傳》的主要區別有以下幾點:其一,劇中的張生始終苦戀鶯鶯,忠於愛情。其二,原作中並不重要的老夫人角色,在劇中成了自由戀愛的阻力、傳統家長制的代表。其三,紅娘的作用和形象大大加強。其四,全劇緊緊圍繞爭取愛情自由的主線展開情節,反封建禮教的主題鮮明突出,最後還提出「願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屬」的祝願。

作者:
上載日期:
2018年12月27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