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九章》內的悲痛絕望

0403phn009
武漢東湖公園屈原像
0403phn009

在屈原的作品中,往往以美人比喻自己,有時則比喻楚君。從詩題《思美人》來看,本詩的「美人」應是指楚懷王。《思美人》當是屈原在漢北寫《抽思》之前所作。《抽思》開篇說要「陳詞美人(即楚懷王)」,篇末云「斯言誰告」;本篇首言「思美人兮」,最後說「思彭咸之故也」;前後相承,脈絡分明。本詩敍述屈原對楚懷王極為忠貞,卻不被楚懷王所理解。即使如此,屈原也不願變節。原來在戰國時代,國家觀念相對淡薄,各國士人為了被君主賞識和重用,大都不惜離開祖國到別國任官。屈原雖然顛沛流離,卻始終不肯出國,時刻眷念着楚國,希望自己能夠重返楚國朝廷,實行內心的「美政」理想。

 

《惜誦》意為「悼惜」和「稱述過去的事情」。這首詩是屈原被饞言中傷、楚懷王疏遠屈原之際寫成的。本篇成於《離騷》之前,因此被視作《離騷》的雛形。《惜誦》無論在思想表達方式及詩歌結構上,都成為《離騷》的先導,使《離騷》得以寫得更加深入全面,纏綿悱惻。

 

《惜往日》、《悲回風》皆以篇首命名,是屈原的臨絕之音。詩人當時已有投江自盡的意圖,所以詩句顛倒重複,極為憤慨悲哀。《惜往日》追惜往日屈原曾被信任,可是由於讒人蒙蔽君王,結果令自己的理想不能實現。詩中說明屈原自盡的苦衷,是希望以死來激發楚頃襄王醒悟過來。篇末「不畢辭而赴淵兮,惜壅君之不識」,寓意深遠,因為自己遭讒被逐,有冤無處訴,如果在投江前不作詩文來訴說自己的苦衷,那麼不但楚王不能體察自己以死明志的忠心,反而會招來小人嫁禍。

bulb

「不畢辭而赴淵兮,惜壅君之不識」

意思是「話未說完便自投深淵,可惜胡塗的君王聽不懂。」

0403ph027
伍子胥像
0403ph027

《悲回風》抒發屈原憂慮小人當權,因此神遊天地之間以洩憤怒,然而,他最終要自沉汨羅江,來效法伍子胥、申徒狄,以維護自己的志節。詩歌自「悲回風」始為總序,文中包含託言夢境、魂遊、言死後靈魂漂泊之苦。篇末不為己悲,反悲申徒之抱石自沉,傷其空死無益也,則詩人之悲更為沉痛。在抱着必死的決心,悲傷地傾訴之後,屈原結束了他的生命旅程,他的流亡漂泊之詩也畫上了最後一個休止符。

bulb

伍子胥、申徒狄

伍子胥即伍員,春秋時代名將,曾助吳王夫差建立霸業,後來卻被奸臣誣害而死。申徒狄是商朝賢臣。他曾向商代暴君紂王勸諫,不被接納,結果投江而死。

作者:
上載日期:
2018年12月20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