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中國傳統文化如何影響日本?

中國文化的不同範疇,通過各種管道與方式,植根日本社會的各個層面。日本民族在吸收中國文化的同時,加以改造,並和日本原有的本土文化相融合,創造了具有民族特色的日本文化。

1801ph026
琉球國志略插圖之一清乾隆二十二年
1801ph026

遠古日本民族只有口頭語言,沒有文字。在春秋戰國至秦朝時,從中國大陸和朝鮮半島到達日本的中國移民,傳入了漢字和漢文,因此日本人最初使用的文字就是漢字。但早期會寫漢字漢文的,主要是中國移民的後裔,還有少數日本貴族、官員和文人,他們把漢字作為東亞的國際通用文字,用來書寫對外文書、公文信件及詩文。在隋、唐時,不少遣隋使、遣唐使、入唐留學生及學問僧,均能精通漢字、漢文、漢詩,甚至漢字書法,如唐朝時曾以其出色的詩文考取了進士的阿倍仲麻呂。為了表達口頭語言,日本人借用了漢字來表達日語的意義或者注日語的發音,這種作為注音符號的漢字,稱為「真名」。直到現在,日文中除了假名文字外,還沿用了國家規定的逾1,000個常用漢字。

1801ph023
將漢字簡化成日文的假名文字
1801ph023

儒學最初是從中國和朝鮮傳入日本。據日本最早的史書《日本書紀》和《古事紀》記載,約於東漢末年至三國時期,有朝鮮百濟國博士王仁攜帶《論語》十卷等儒學經典到日本,教太子等人漢文和中國典籍。到了公元五世紀,中國和朝鮮的五經博士曾赴日本,首先在宮廷中傳播儒學,使其成為日本古代天皇制國家立國的理論基石之一。公元604年,聖德太子吸收儒學思想而制訂了《十七條憲法》,以作為立國的政治準則和官員的行為準則。日本的學校系統如大學寮、國學和私學,成為日本儒學的傳播體系。中世時隨着禪宗傳入,宋代新儒學也在日本傳播普及。近世江戶時代更是日本儒學的全盛,程朱理學成了官方哲學。

1801ph024
東京上野公園王仁博士碑
1801ph024

佛教源於印度,在公元前後傳入中國。從漢魏到南北朝,佛經翻譯盛行,經過吸收消化,改造形成中國化的佛教。中國佛教在公元六世紀通過朝鮮半島傳入日本。日本欽明天皇十三年,從百濟傳入釋迦佛金銅像和經論若干卷。聖德太子於公元594年發佈興隆佛教三寶(即佛、法、僧)之詔,把佛教作為施政、施教之本,實際上置佛教於國教地位,並廣泛招納中國與朝鮮的僧人往日本授法,於各地紛紛興建寺院。在聖德太子的推動下,佛教大盛於日本。

1801ph025
1980年在江蘇揚州大明寺的鑑真紀念堂舉行「鑑真大師像」巡展中,中日兩國僧眾互致問候。
1801ph025

古代日本編修歷史,深受中國史學影響。成書於公元720年的日本第一部史書《日本書紀》30卷,就是模仿中國正史的官修史書。該書的文本是純粹的漢文,甚至原文抄錄中國和朝鮮的史書史籍。以後以中國正史為範本,成為日本古代史學的傳統,如編修《續日本紀》、《日本後紀》、《吾妻鏡》、《大日本史》等。

作者:
上載日期:
2018年09月19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