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左拖拉时间线浏览更多

(七)社会生活揉合中西

mainsite_psd_minguo07_6
mainsite_psd_minguo07_6

民国成立后,随着帝制消灭及新文化推广,社会生活及风气也渐变。男人蓄辫、女人裹脚渐破,买卖婚姻、童养媳渐除。知识分子精英成为改革旧风习的先锋,鼓吹婚姻自由、禁止纳妾、社交公开。民初已有女生入读北京大学,反对重男轻女、争取女权的运动一浪接一浪。在社会礼仪上,也逐渐以鞠躬代替跪拜、以“先生”取代“老爷”称呼等。不过,一时的兴革难以取代千百年来的社会风习,虽然民国政府明令禁止赌博、吸鸦片、纳妾,但却长期禁而不绝。

此外,在中西文化相互影响下,民众生活出现了中西揉合的有趣情景。在饮食上,中式宴食和西餐同存,筷子、刀叉任用,餐厅、咖啡馆、茶楼并立;服饰既有西装笔挺,也有长衫马褂或中山装,旗袍更是长久通行;大城市高楼矗立,富贵人家卫生间、厨房、阳台一应俱全,乡间木石小房茅屋依然故我;在城市大街上,汽车、电车、人力车争道,小推车、货郎担照行。这一时期,新式银行和传统当押竞争,都市已引入夜总会、传进交谊舞,但旧烟舖、麻雀馆仍大有人问津。

回顾民国短暂历史,人们或可明白,推翻一个政权的革命较易,但要荡涤数千载的风俗习惯却甚难。况且老祖宗留下的传统并非毫无是处,吾人在清除社会痼疾时,千万注意不要伤害健康的肌体。

中华民国成立时,规定采用公历(阳历)纪时,在节庆纪念上是否也存在阴阳并举、中西合璧?

答案见下。

mainsite_psd_minguo07_1
mainsite_psd_minguo07_1

民国时期,很多仪式都改跪拜为鞠躬,但跪拜仍然盛行。左图:在河北杨村的一个祭奠礼仪上,改跪拜为鞠躬;右图:北京某富人家中的孩子在厅堂中跪拜祖先及长辈。

mainsite_psd_minguo07_2
mainsite_psd_minguo07_2

民国年间,民众十分重视传统节日,图为农历新年燃放鞭炮及端午节赛龙舟。

mainsite_psd_minguo07_3
mainsite_psd_minguo07_3

民国年间,西方节日在中国渐受重视,但庆祝者仍属少数。左图:1925年,广州岭南大学在草坪上庆祝圣诞节;右图:1944年,印有国军士兵照片的圣诞咭。

mainsite_psd_minguo07_4
mainsite_psd_minguo07_4

民国时期,多了中国人成为西方宗教信徒,但信奉传统民间宗教者仍占大多数。左图:1920年代,信众在庙宇拜神求签;右图:1931年,山东威海卫的天主教会举行宗教仪式。

mainsite_psd_minguo07_5
mainsite_psd_minguo07_5

两幅民国时期的少女照片:中学女生组成篮球队、缠足的少女在卖枕头。民国年间,女性地位获得提升,女学生人数大幅增加,但社会上仍存在缠足、童养媳等残害女性的陋习,女童失学情况亦较男童严重。

mainsite_psd_minguo07_6
mainsite_psd_minguo07_6

民国时期的婚礼,中西服饰、仪式并行。

mainsite_psd_minguo07_7
mainsite_psd_minguo07_7

民国时期一次西式聚餐,当时西式饮食文化日渐融入生活。

mainsite_psd_minguo07_8
mainsite_psd_minguo07_8

左图:1920年代,北京密云县古北口镇远眺,可见传统房屋;右图:1930年代,山东刘公岛上的西式建筑。民国年间,中西式房屋并存。

mainsite_psd_minguo07_9
mainsite_psd_minguo07_9

两幅1930年代城市和农村的照片,左图:上海车水马龙;右图:湖南某处农村的农民在田间耕作。民国时期,中国超过九成人口是农民,大多数农民的生活跟现代化沾不上边。城乡差距过于巨大,是国民政府最终失去大陆的重要原因。

mainsite_psd_minguo07_10
mainsite_psd_minguo07_10

民国时期吸食鸦片的妇女和赌场。虽然民国政府多番禁鸦片和禁赌,民间也多次发起反鸦片反赌博的运动,但仍然无法清除这两种社会痼疾。

中华民国成立时,规定采用公历(阳历)纪时,在节庆纪念上是否也存在阴阳并举、中西合璧?

是的,民国虽用公历纪时,但却保留传统的纪年法,明定1912年为中华民国元年,因此在年份换算时常用下列公式:民国年份+11=公历年数,例如:民国二十六年+11=1937年;民国三十八年+11=1949年。此外,中国民众也长期保留使用农历(夏历)纪年月日的习惯,并庆祝农历新年、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阳、冬至等传统年节。不过,民国成立后,也增添了一些新的节庆日,例如:公历1月1日为“新年”或一度兼“中华民国开国纪念日”;1931年规定4月4日为儿童节;1920年起以5月4日为五四运动纪念日,1939年国共两党均以是日为青年节(后国民党在1944年定3月29日为青年节,五四改为文艺节);10月10日武昌起义的双十日后被定为民国国庆节;10月25日被定为(台湾)光复节。部分地方也有庆祝西方的耶诞节及复活节,但不普遍,民众大多还是欢度中国传统的节庆日。

本专题主要图片来源:FOTOE。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