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左拖拉时间线浏览更多

(二)战前香港工业的发展

mainsite_psd_zhanqian02_8
mainsite_psd_zhanqian02_8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香港出现了一些近代工业企业。这些企业多从事造船、修船和港口工程,随后才出现轻工业企业。其中规模较大的企业大部分由西方人开办。

二十世纪初,中国国内民族主义思潮高涨,多次发生收回利权和抵制外货运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和战后数年,列强无暇东顾,为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在这样的背景下,内地(特别是广东)、香港本地和海外的华资企业家,在香港掀起了开工厂的热潮。1920至1930年代中期,迎来了战前香港工业发展的第一个高潮。西方人主宰香港工业发展的局面逐步打破。华资工业后来居上,在轻工业方面占主导地位。

1937至1941年,香港工业发展进入战前第二个高潮。1937年中国抗日战争爆发和1939年欧洲战争爆发,以及联邦特惠税制的实施,为香港工业发展提供了新契机。而上海、广州、武汉等工商业城市沦陷前后,有些企业家携带资金、设备和技术人才南逃,或将原厂迁入香港,或在香港开办新厂。这时期香港许多工厂积极转产军需品,供应中国政府、香港政府或其他欧洲盟国,既支持了祖国抗战和世界反法西斯斗争,又促进了企业本身的发展。当时香港华资工厂接受了钢盔、防毒面具、铁锹、丁字镐、胶鞋、水壶、饭盒、绑腿、军服、皮带、机器备件等大批军需品订单。香港工业在战前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

战前香港工业对香港战后发展有何影响?

答案见下。

mainsite_psd_zhanqian02_1
mainsite_psd_zhanqian02_1

                  香港早期工业多属英资,太古糖业为其中之一。太古糖业1881年在香港注册成立,1884年炼糖厂正式投入生产。图为太古糖厂。

mainsite_psd_zhanqian02_2
mainsite_psd_zhanqian02_2

        1930年的鲗鱼涌太古船坞,是当时远东最大的船坞。造船、修船,是香港战前的重要重工业,太古等英资财团是造船、修船业的主要投资者。

mainsite_psd_zhanqian02_3
mainsite_psd_zhanqian02_3

左图:1907年九广铁路笔架山隧道施工情况;右图:1916年兴建中的大潭水塘堤坝。由开埠到战前约100年间,香港启动了不少大型工程,当中一些建设至今仍在使用,反映这段时期香港建造业已具相当高的水平。

mainsite_psd_zhanqian02_4
mainsite_psd_zhanqian02_4

                               二十世纪初英资怡和洋行开设的一家缫丝厂。香港早期轻工业仍以西方资本为主。

mainsite_psd_zhanqian02_5
mainsite_psd_zhanqian02_5

                          牛奶公司是早期香港食品工业中的著名企业,专门生产及供应西式食品。图为二十世纪初牛奶公司的食品运输工人队伍。

mainsite_psd_zhanqian02_6
mainsite_psd_zhanqian02_6

                                       1905年,简照南、简玉阶兄弟在香港创立南洋兄弟烟草公司,1906年正式投产。图为烟厂工人在生产。

mainsite_psd_zhanqian02_7
mainsite_psd_zhanqian02_7

战前香港印刷业冒起。1924年商务印书馆在西环吉席街设立了印刷厂(左图),后又于1934年在北角英皇道另建新印刷厂(右图)。

mainsite_psd_zhanqian02_8
mainsite_psd_zhanqian02_8

1930年代香港一家工厂的女工在制作防毒面具。战前香港大量生产军需品,既为中国抗战和欧洲反法西斯阵营作出贡献,也促进了自身工业的发展。

mainsite_psd_zhanqian02_9
mainsite_psd_zhanqian02_9

                                                1930年代香港周艺兴织造厂一景。二战前,香港华人工业资本增长逐步抛离欧人工业资本。

ebook

二战前的香港工业发展,华资逐渐取得主导权是一大趋势。1920年,香港欧人工业资本约5,000万港元,华人工业资本约1,750万港元。1930年代中期,华人工业资本已达5,100多万港元,欧人工业资本却没有任何增长。二战前香港工业发展还体现在工业门类增多、生产规模扩大和机器生产普及等方面。战前香港一些华资企业在中国工业发展史上占重要地位。创设于1921年的捷和钢铁制炼厂先后在上海、广州、桂林、汕头等地设立分厂,所用机械都是欧美名厂出品,规模一天比一天宏伟,逐步坐上了中国钢铁制炼业的第一把交椅。

mainsite_psd_zhanqian02_10
mainsite_psd_zhanqian02_10

左图:二十世纪前期店铺林立的香港街景;右图:1930年代香港报刊上的成衣广告。战前香港工业长足发展,带动零售业兴旺和商品广告涌现。

ebook

香港在一战和二战之间工业长足发展,和一战后欧洲国家衰弱、无力加大在远东的投资有关。另外,1932年实施的联邦特惠税制,亦令香港(当时由英国统治,属英联邦一员)工业产品获税务优惠,有助出口。1932年英联邦成员国签定《渥太华协定》(Ottawa Agreement),规定凡是采用英联邦原材料或劳工超过半数的制成品,在英联邦范围内,可享受特惠税优待。这就是帝国特惠税制,后改称联邦特惠税制。

战前香港工业对香港战后发展有何影响?

战前香港工业对香港往后发展的主要影响有:

1. 在技术、投资、市场联系等多方面,为战后工业建立了基础。

2. 战前建造业留下的设施,如铁路、水塘等,对战后恢复经济和改善民生作用巨大。

3. 战前工业令香港形成一套融合中西工业企业的文化和精神,有力地促进了战后工业和经济发展。

本专题主要图片来源:刘智鹏教授、刘蜀永教授(图1、9、10)、FOTOE(图2、8)、其他资料图片。中国文化研究院已尽力联系图片版权拥有者,倘有问题,请与本院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