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左拖拉时间线浏览更多

(五)城外的华人世界

mainsite_psd_beifa05_8
mainsite_psd_beifa05_8

在十八世纪的澳门半岛上,不仅有葡萄牙人生活的澳门城,城墙外还有华人生活的村落,包括望厦、龙田、新桥、沙岗、沙梨头和塔石等大大小小的聚落。除此之外,离岛也有氹仔、路环、九澳和黑沙等村落。

这些城外的华人村落相传由宋末遗民所建,但据考究,村落成形于明代中叶,由赴澳经商或谋生的华人建立。随着村落的发展,村内也建立社坛和庙宇,供奉保护村落的神祗。在众村落中,望厦村与龙田村的规模最大,但自1847年(道光二十七年)葡萄牙人开始向城外扩张,昔日的古村渐渐开辟成新街区,仅留下庙宇及一些遗迹诉说着这些古村的历史。

澳门是否与香港一样流传有关宋帝南逃的事迹?

答案见下。

mainsite_psd_beifa05_1
mainsite_psd_beifa05_1

                        清朝印光任和张汝霖编撰的《澳门记略》中的〈海防属总图〉,图中可见澳门半岛、氹仔(潭仔和鸡颈)及路环(九澳山)。

mainsite_psd_beifa05_2
mainsite_psd_beifa05_2

                               沙梨头土地庙,最初为“永福古社”的社坛,其后在1789年(乾隆五十四年)增建社亭。

mainsite_psd_beifa05_3
mainsite_psd_beifa05_3

                               望厦村的观音古庙,立庙时间不早于1821年(道光元年)。

mainsite_psd_beifa05_4
mainsite_psd_beifa05_4

                               普济禅院,又名观音堂,是澳门三大古庙之一,建于明朝末年。

mainsite_psd_beifa05_5
mainsite_psd_beifa05_5

                                                                               望厦乡人赵元辂

ebook

清代中叶,望厦村内曾经设有澳门最早私塾,由赵元辂和其子赵允菁主持。赵氏父子在嘉庆年间先后中举,并得到“父子登科”的美誉。赵氏私垫教授八股文、诗赋对联及四书五经等,而门下弟子也有成才之人,如招子庸(《粤讴》作者)、曾望颜等。

mainsite_psd_beifa05_6
mainsite_psd_beifa05_6

望厦观音古庙外的“永兴社”及“建隆社”,原本属于龙田村(今二龙喉花园附近)的社坛,但村落在十九世纪末被拆毁后,村民把社坛迁到望厦村,是龙田村仅存的遗迹之一。

mainsite_psd_beifa05_7
mainsite_psd_beifa05_7

                              莲峰庙为澳门三大古庙之一,建于1723年(雍正元年)。庙宇建成后,它成为清朝官吏在澳门临时驻节的“官庙”。

mainsite_psd_beifa05_8
mainsite_psd_beifa05_8

                                《澳门记略》的青洲山,曾经是澳门半岛西北的小岛,但自十九世纪末起的填海工程下成为澳门半岛的一部分。

mainsite_psd_beifa05_9
mainsite_psd_beifa05_9

                        路环的天后古庙,为路环岛上最具规模的庙宇,传说建于康熙年间,但庙内的古钟则显示庙宇建于1763年(乾隆二十八年)。

mainsite_psd_beifa05_10
mainsite_psd_beifa05_10

                              位于沙梨头土地庙内的宋王璧

澳门是否与香港一样流传有关宋帝南逃的事迹?

与香港一样,澳门同样流传着宋帝南逃的事迹。清朝遗老汪兆镛认为,宋帝曾逃到“浅湾”避难,即澳门沙梨头的浅滩,而土地庙内的石碑上刻有“永福古社”,这正与宋帝昰的陵墓“永福陵”相符,因而认为宋朝遗民为不忘宋室而建立“永福古社”。然而,汪兆镛的说法已被澳门历史学者所否定。

按照《宋史.二王纪》所述,宋室在1277年(南宋景炎二年,元至元十四年)农历十二月逃到井澳,但遇上飓风,帝昰不幸溺水成疾;而《(万历)广东通志》则提及“井澳”即横琴岛下。因此,宋室船队曾经停驻在横琴周边的“十字门”海域,并与元军交战。

本专题主要图片来源:澳门遗产学会副理事长劳加裕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