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左拖拉时间线浏览更多
mainsite_psd_beifa04_6
mainsite_psd_beifa04_6

澳门开埠后,不仅葡萄牙人入居,也有大批华人远赴澳门谋生,使之迅速成为“雄然巨镇”。为了管理澳门城,明朝地方官员采取多项措施,包括建立关闸、颁布禁令等,而在清代更派遣澳门同知和香山县丞等官员加强管治澳门。这些官员不仅管理城内的华人,也与葡萄牙人自治机构——议事会(Senado)联络,以便管理洋人及处理华洋的纠纷。每年,议事会需要向香山知县缴交澳门地租(包含地租500両银及15両养廉银)。

在这样背景下,华人和洋人在澳门城内共同生活,当中既有争端也有合作,形成华洋共存的独特城市面貌。

澳门的土生葡人(Macanese)是怎样的族群?

答案见下。

mainsite_psd_beifa04_1
mainsite_psd_beifa04_1

                             旧关闸塔楼,绘于1838至1839年间。

mainsite_psd_beifa04_2
mainsite_psd_beifa04_2

    清朝印光任和张汝霖编撰的《澳门记略》中的前山寨,位于关闸门之外的前山,主管澳门军政和民政的“澳门同知”在此办公,而寨内也驻有军队。

ebook

澳门开埠后不久,明朝官员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来管理澳门。

由于澳门位于广东香山县,也是一座贸易港口,处理澳门事务涉及多位官员,包括广东布政使、按察使、广州市舶司提举、海道副使、香山知县等,而他们之下设有“守澳官”。据《澳门记略》中所述,明代曾经设有“提调”、“备倭”和“巡缉”的守澳官,属于没有品级的地方小吏,但他们是最早接触葡萄牙人的中国官员。

1574年(万历二年),香山县在连接香山与澳门之间的“莲花茎”上建造关闸门,并且派出官兵驻守,一方面震慑葡萄牙人,另一方面控制往来澳门的物资和供给。为了加强兵力,明朝于1621年(天启元年)在关闸附近设立前山寨,并且派驻重兵镇守。

除了设置官员和派驻军队之外,海道副使俞安性针对居澳葡人制订《海道禁约》,一共五款禁令,成为中国颁布管制澳门最早的法令。

mainsite_psd_beifa04_3
mainsite_psd_beifa04_3

                         《澳門記略》中的香山縣丞衙署,原本設在澳門望廈村,但因衙署倒塌而一度遷到珠海翠微村,其後搬到澳門城的內港。

mainsite_psd_beifa04_4
mainsite_psd_beifa04_4

                            《澳门记略》中的正面澳门岛图,绘于1751年(乾隆十六年)。

ebook

十八世纪的澳门华洋杂处,华洋之间冲突和纠纷时有发生,如1740年代就发生了两件华人被葡人杀害的案件,促使清朝重新审视对澳门的管理。

1743年(乾隆八年)华人陈辉千被杀案后,两广总督策楞提出设立澳门同知(正五品),并把香山县丞(正八品)移到望厦村,与香山知县共同处理澳门事务。澳门同知衙署(军民府)置在前山寨,一方面负责番禺、东莞、顺德和香山的海防,同时亦管理澳门的葡萄牙人。香山县丞则是管辖澳门葡萄牙人事务的官员,并与葡萄牙人的议事会联络。

澳门同知印光任在1744年(乾隆九年)上任后,随即制定《管理蕃舶及寄居澳门夷人规约》,合共七款。1748年(乾隆十三年),澳门又发生两名华人被葡萄牙士兵杀害的事件,澳门同知张汝霖在1749年(乾隆十四年)颁布《澳夷善后事宜条议》,共十二款,并以中葡两文刻在石碑上,中文石碑立在香山县丞衙署,而葡文石碑则置在议事亭内。

mainsite_psd_beifa04_5
mainsite_psd_beifa04_5

                                  《澳门记略》中的议事亭,也就是澳门葡萄牙人自治机构——议事会。

ebook

1583年(万历十一年),居澳葡人在澳门主教萨(D. Leonardo de Sá)的提议下成立议事会,作为葡人社区的自治机构。议事会成员由葡萄牙人选举产生,并获得葡印总督(葡萄牙王室代表)同意方能上任。议事会一直是管理澳门葡萄牙人的主要机构,而成员之一的“理事官”(Procurador)负责与清朝官员联络,以便执行官员的命令和进行商议。

1623年(天启三年),葡印总督派驻“澳门总督”(Governador de Macau)到澳门,一方面负责城市防务,另一方面代表葡萄牙王室管理澳门。因此,议事会与澳门总督多次发生冲突,包括在执行清朝的命令上。结果,葡萄牙政府在1783年发布一系列命令(《王室制诰》),加强澳门总督的权力。尽管议事会提出反对,但依然无法改变情况,而在1844年(道光二十四年)澳门省政府成立后,议事会渐渐成为澳门市政机构,直到1999年回归为止。

mainsite_psd_beifa04_6
mainsite_psd_beifa04_6

                                 澳门玫瑰堂前的路边熟食档,由法国画家博尔杰(Auguste Borget)绘画(1839年)。(澳门艺术博物馆藏品)

mainsite_psd_beifa04_7
mainsite_psd_beifa04_7

                          澳门内港渔民的船屋,由法国画家博尔杰(Auguste Borget)绘画(1839年)。(澳门艺术博物馆藏品)

mainsite_psd_beifa04_8
mainsite_psd_beifa04_8

                                             濠江渔女,由英国画家钱纳利(George Chinnery)绘画。(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有限公司藏品)

mainsite_psd_beifa04_9
mainsite_psd_beifa04_9

《澳门记略》中的外国男人和女人形象

mainsite_psd_beifa04_10
mainsite_psd_beifa04_10

                                         澳门土生葡人Miguel António de Cortela的画像,相信由清代油画师关乔昌所绘。(澳门艺术博物馆藏品)

澳门的土生葡人(Macanese)是怎样的族群?

土生葡人是澳门居民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主要是在澳门出生、具有葡萄牙血统的澳门居民。

在十六世纪初期,葡萄牙人禁止妇女出海,不少葡萄牙男子在印度、马来西亚和帝汶等地与妇女通婚,诞下一批欧亚混血儿。在葡萄牙人入居澳门后,他们(既有来自葡萄牙的人,也有亚洲的葡裔混血儿)开始在澳门通婚和生育,形成土生葡人群体。由于土生葡人长期居留在澳门,他们擅长于葡语和中文沟通,在十九世纪前于澳门贸易上具有一定影响力。香港开埠后,不少土生葡人也迁移到香港工作,甚至在港英政府担任公职。

土生葡人不仅具有独特的历史背景,他们的文化也是多元结合。他们拥有自身的“土生土语”(Padua),是以葡语为基础融入汉语、英语和马来语等的语言,并且应用在话剧和文学上。土生葡人烹饪技艺同样融合了葡萄牙、中国、印度及东南亚等地烹调方式,可说是葡萄牙人航海历史下的重要产物。

本专题主要图片来源:除特别标示外,皆为澳门遗产学会副理事长劳加裕先生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