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左拖拉时间线浏览更多

(二)香港与维新

mainsite_psd_xianggangshi3_02_3
mainsite_psd_xianggangshi3_02_3

香港与近代中国的维新运动关系密切。何启和胡礼垣是香港两大思想家。他们合作撰写了一系列政论著作,包括《曾论书后》、《新政论议 》、《新政始基》、《康说书后》、《新政安行》、《劝学篇书后》、《新政变通》等,后于1902年汇编为《新政真诠》出版,针对中国社会状况,从政治、思想、经济、文化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维新改良之策。他们看出列强企图瓜分中国,故力倡变法自全、对抗外来侵略。这些主张,获得以康有为为代表的维新派重视,当中不少为1898年的戊戌变法所参考、引用。戊戌政变后,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廷全力缉捕康有为。康有为逃到香港,获得庇护。香港既推动了维新运动,也在维新失败后保护了维新派的领袖。

香港对近代中国维新有何贡献?

答案见下。

mainsite_psd_xianggangshi3_02_1
mainsite_psd_xianggangshi3_02_1

左图:香港思想家何启;右图:1911年香港广华医院启用礼,港督卢吉(Frederick John Dealtry Lugard,前排中间戴帽者)、华民政务司蒲鲁贤(Arthur W. Brewin,卢吉左方)、何启(第二排,卢吉及蒲鲁贤中间)、东华医院董事局成员合影。

ebook

何启在香港出生,是香港著名医生、大律师、商人、立法局议员,也是香港最早获得爵士头衔的华人。何启对中国近代的维新与革命多有启发。他是孙中山在香港的其中一位老师,曾支持反清革命。孙中山曾说自己“受惠于何启之教”。

mainsite_psd_xianggangshi3_02_2
mainsite_psd_xianggangshi3_02_2

胡礼垣及其著作《胡翼南先生全集》。胡礼垣,字荣懋,号翼南,是香港中央书院最早的学生之一。1887至1900年,与何启共同发表多篇倡导革新的论文。

mainsite_psd_xianggangshi3_02_3
mainsite_psd_xianggangshi3_02_3

                    何启、胡礼垣合写的部分政论著作。清末维新派领袖康有为及其弟子曾深入地阅读这些著作。

ebook

何启、胡礼垣呼吁改革从吏治入手,革新政治,“厚官禄以清贿赂”。国家权力结构方面,主张“行选举,以同好恶,设议院,以布公平”。他们反复强调民权极其重要,提出“民权在,其国在;民权亡,则其国亡”。经济方面,他们积极鼓吹工商业发展,鼓励商人采用西方管理方式经营。文化教育方面,他们提出“宏学校以育真才”、“宏日报以广言路”等主张。

mainsite_psd_xianggangshi3_02_4
mainsite_psd_xianggangshi3_02_4

                    1879年康有为首次踏足香港,此行对其维新思想的形成影响很大。图为1870年代的香港中环海滨。

mainsite_psd_xianggangshi3_02_5
mainsite_psd_xianggangshi3_02_5

                    1870年代的皇后大道中,道路和房屋井然有序。康有为首访香港期间,香港的进步对他多有启发。

ebook

康有为谈首次访港感受:“观西人宫室之瑰丽,道路之整洁,巡捕之严密,乃始知西人治国有法度,不得以古旧之夷狄视之。乃复阅《海国图志》、《瀛寰志略》等书,购地球图,渐收西学之书,为讲求西学之基矣。”这反映当时先进的香港刺激了他学习西方知识,成为日后推行维新变法的依据。

mainsite_psd_xianggangshi3_02_6
mainsite_psd_xianggangshi3_02_6

1898年9月,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废除新政,杀六君子,并缉捕康有为、梁启超。康有为经天津逃到上海,在上海英方人员协助下抵达香港,这是他第二次到香港。梁启超则在日方人员协助下逃往日本。图为原英国驻上海总领事馆。

mainsite_psd_xianggangshi3_02_7
mainsite_psd_xianggangshi3_02_7

左图:香港著名企业家何东;右图:何东(右二)及其家人。康有为到达香港后,获何东接待。何东不但把康有为接到府第加以照顾,更将其家眷带到香港与之团聚。康有为对何东十分感激,称他为“侠士”。

mainsite_psd_xianggangshi3_02_8
mainsite_psd_xianggangshi3_02_8

在香港避难期间,康有为曾接受《德臣西报》(China Mail)访问,大肆抨击慈禧太后,并重申其改革主张和对光绪帝的忠诚。《德臣西报》创刊于1845年,1974年停刊,曾是香港发行时间最长、影响力最大的英文报纸。图为1932年2月22日的《德臣西报》。

mainsite_psd_xianggangshi3_02_9_v2
mainsite_psd_xianggangshi3_02_9_v2

                          1898年10月19日,康有为由香港前往日本。图为康有为乘坐的日本轮船“河内丸”。

mainsite_psd_xianggangshi3_02_10
mainsite_psd_xianggangshi3_02_10

1899年,康有为得悉其居港的母亲患病,遂由加拿大取道日本回港省亲。这是康有为第三次访港,抵港后住在荷李活道。图为荷李活道今貌及康有为其中一名女儿康同璧,她亦曾居于香港。

香港对近代中国维新有何贡献?

香港开埠后,王韬、何启、胡礼垣等思想家,在香港提出有助中国进步的革新主张,影响了康有为等人的维新思想,成为1898年戊戌变法的一大基础。戊戌政变后,维新派领袖康有为也一度受香港庇护。由此可见,香港对近代中国维新,有重大之贡献。

本专题主要图片来源:刘智鹏教授、刘蜀永教授提供(图3)、FOTOE(图1、2、4、5、7、10)、其他资料图片。中国文化研究院已尽力联系图片版权拥有者,倘有问题,请与本院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