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非遗迸发无限活力

苏绣与星空、竹编与奢侈品,看似不太相关的概念如今却联系在了一起。两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现代展示方式上另辟蹊径,使得传统文化充满活力。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说起中国文化中的刺绣,大家往往会想到传统的花鸟鱼虫图案,但有一名苏州绣娘却耗费18年时间,以苏绣技艺在一方绣架上“还原”璀璨星空,连NASA(美国太空总署)的工作人员都为之惊艳。

位于四川的“青神竹编”,用细如发丝的竹丝,编出“竹编史上的奇迹,艺术中的艺术”。青神县3,000多种各类竹编制品,远销50多个国家,更被国际奢侈品牌看中,发展成高端艺术品,成为一张靓丽的中国文化名片。

以上两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现代展示方式上另辟蹊径,使得传统文化充满活力,带动愈来愈多人认识精美的中国非遗技艺。

 

苏绣

苏绣起源于江苏苏州,以细腻、逼真闻名,与广东粤绣、湖南湘绣、四川蜀绣并称中国四大名绣,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距今已有超过2,000年历史。作为这门中国文化遗产的传承人,陈英华用了数十年的努力,让这门古老的手艺焕发出新时代的光彩。

dangdaizhongguo-zhongguowenhua-suxiuchenyinghuadeqiu_x1
在一次展览上,陈英华用苏绣绣出“地球”,引起围观。(图片来源:中新社)
dangdaizhongguo-zhongguowenhua-suxiuchenyinghuadeqiu_x1

 

陈英华出身苏州刺绣世家,自幼就学习刺绣,也很向往美丽的星空。2000年,她看到一张哈勃望远镜拍摄的蟹状星云照片,被深深震撼,决定要用刺绣再现星空美景。为了展现天体的光晕,陈英华把常用的丝线劈成1/16、甚至1/64的细度,比绒毛还细,这是让绣品色彩绚丽、纹理细腻、富有立体感的秘诀,然而也大大增加了刺绣的难度。

“这个星云图由于颜色多、纹理多,有时感觉难以下手,特别是对于云的走向很难把握,有时针法甚至都无法顺利衔接,同时还要通过不同的针法和色彩的变化来体现立体感。”陈英华用了整整八个月才绣完《蟹状星云》,与照片相比,刺绣版星云在不同角度的光照下会呈现不同的视觉效果,十分神奇。

从《蟹状星云》开始,陈英华用了18年时间完成了26幅宇宙与星空系列绣品,猎户座大星云、马头星云、黑洞等作品,都逼真得仿佛高清照片。在一次国际天文学展览上,“星空”刺绣一亮相就引起各国参观者的赞叹。到场的NASA工作人员多次提出购买星空刺绣,陈英华都婉拒了,“想把它们留在国内的科技馆,让更多的中国人看到”。

dangdaizhongguo-zhongguowenhua-suxiuchenyinghuazhanlan_x1
2009年在苏州举行的《星空与宇宙》苏绣精品展上,一位外国天文学家观赏陈英华的苏绣“星云”。(图片来源:中新社)
dangdaizhongguo-zhongguowenhua-suxiuchenyinghuazhanlan_x1

 

陈英华的绣针不仅能“还原”浩瀚星空,还能让蒙尘百年的中国文化遗产重获新生。2006年开始,她带领自己的绣娘团队,修复了故宫博物馆的百余件绣品文物,从丝线颜色到刺绣针法都与200多年前的原件一致。

最令人惊叹的作品之一,是一件“米珠龙袍”,4万颗比米粒还小的太湖淡水珍珠,绣成了龙袍上8条形态各异的龙,陈英华和她的团队为此花费了整整6个月,完美重现古代顶级苏绣的风华。

202007211145903a-
精美的苏绣艺术品吸引许多人欣赏(图片来源:中新社)
202007211145903a-

 

竹编

早在5,000年前,四川眉山先民就开始编制、使用竹编器具。眉山竹编中最具代表性的“青神竹编”,与丝绸、蜀绣并称“蜀中三宝”;是以细如发丝的竹丝编成器具、书画等制品,工序超过60道,成品色彩丰富,精巧非常,在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人说“在青神,竹子比黄金还贵!”

作为“中国竹编艺术之乡”,青神县一直致力于传承和推广这项中国文化遗产,青神竹编技艺已发展出立体竹编、瓷胎竹编等3,000多个种类,10元钱的竹子可编出价值上百万元的艺术品,走上产业化发展道路。

dangdaizhongguo-zhongguowenhua-qingshenzhubiangongren_x1
青神县将竹编作为品牌形象,已有20家龙头企业,20万居民中,有逾万人从事竹产业。(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dangdaizhongguo-zhongguowenhua-qingshenzhubiangongren_x1

 

青神竹编大师、非遗传承人张德明,4岁起就开始用竹条编玩具,首创“双线交叉走丝”等技艺,所创作的青神瓷胎竹编作品《融》还曾被作为“国礼”,送给到访四川的奥地利总统。

精湛的技艺也吸引了国际奢侈品牌的目光,有一个知名品牌找到张德明,连续10多年合作推出一系列高端竹编工艺品,让这门古老工艺走上时尚舞台,一个竹编花甚至可以卖出3万元高价。

在张德明看来,结合现代审美和需求,非遗也能变得时尚,相信这也是中国文化遗产的发扬传承之道。

作为中国文化名片,青神竹编在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盛会上都曾一展风采。位于青神县的中国竹艺城被国际竹藤组织命名为“国际竹手工培训基地”,每年都有众多外国友人慕名前来学习竹编。

20180725106897a-
青神县的竹编艺人带领来自非洲的学员体验青神竹编工艺(图片来源:中新社)
20180725106897a-

 

如今,青神县竹制品种类已超过3,000种,产品远销欧美、澳大利亚及东南亚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2019年,当地竹业总产值超过40亿元人民币,已成为当地支柱产业。这一非遗技艺,不仅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口中的“竹编史上的奇迹”,更创造了地方特色经济奇迹。

20190507506214a-
青神县近年来已形成完整的竹编产业链,为1.5万多人创造就业机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图片来源:中新社)
20190507506214a-

 

(文章来源:当代中国,特别鸣谢。原文有删改。)

上载日期:
2021年01月29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