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北极政策》如何指引中国踏入“北极圈”

2018年1月,中国发布北极政策白皮书,提出了认识北极、保护北极、利用北极和参与治理北极的目标,并本着“尊重、合作、共赢、可持续”的基本原则参与北极事务。这显示出中国对北极问题及北极地区的重视,也有助于中国为北极事务提供重要的人力、物力和智力支持。

冰雪皑皑,终年苦寒,北极熊憨厚可爱,爱斯基摩人顽强勇敢,这大概是一般人对北极的印象。2018年1月,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中国的北极政策》白皮书,将人们的视线带到北极。过去包括德国、日本等非北极国家都发表过北极政策,而中国这份白皮书又因何引起了大家的关注?

shutterstock_549347992
北极地区(来源:shutterstock)

 

北极并不只有北极熊

北极地区除了有北极熊,还因其资源丰富,并具有重要的科研、交通和战略价值而为愈来愈多国家所重视。

通常意义上,北极地区是指北极圈(66°34'N)以北区域,包括北冰洋水域、岛屿以及欧洲、亚洲和北美洲的北方大陆。北极陆地和岛屿面积约800万平方公里,分属美国、俄罗斯、加拿大、丹麦、挪威、冰岛、芬兰、瑞典等八个国家。

北极地区在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是个不折不扣的冰雪世界,但它也是对全球气候变化反应最敏感的地区。目前,北极在大气、海洋、陆地、生态等方面正经历着快速的变化。近30年来,气候变暖使北极夏季海冰面积减少四分之一,冰融将导致全球海平面上升,又将加速释放海冰下的甲烷等温室气体,进一步加剧全球气候变化。因此,世界各国,特别是北半球国家均高度重视北极科研。

而北极科研的意义还在于探索其丰富的矿产、油气和生物资源。据美国地理勘探局的报告,北极地区石油、天然气、煤炭储量分别占全球已探明储量的13%、30%和9%,北冰洋的海冰消融,还进一步降低了能源开发成本。北极矿产资源则包括金、铜、铁、铅、铂、镍、锌和钻石等。北极海域富集鳕鱼、三文鱼、磷虾等,巴伦支海、波弗特海等区域也因气候变暖将成为新的重要渔场。

北极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其不同领域的问题受到不同的国际法或制度规范,主要包括《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斯匹茨卑尔根群岛条约》、国际环境公约(如《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区域性法律文件和区域合作制度(如北冰洋五国缔结的《保护北极熊协定》)等。

book

《斯匹茨卑尔根群岛条约》

《斯匹茨卑尔根群岛条约》(The Spitsbergen Treaty)于1920年缔结,条约规定:将斯匹茨卑尔根群岛主权赋予挪威,同时确定了所有缔约国均有权进入该地区平等地从事一切海洋、工业、矿业和商业的业务活动。1925年中国加入该条约。

但到目前为止,北极并不存在统一的国际法体系,所以在北极的治理机制上,也存在不同主体、不同层级的机构。当中既包括政府间的治理机制北极理事会,也有政府、企业、民间组织之间合作成立的北极经济理事会、北极圈论坛、国际北极科学委员会等。它们都从各自涉及的领域共同处理北极问题。

book

北极理事会

北极理事会是由北极八国组成的政府间论坛,旨在保护北极地区的环境,促进该地区在经济、社会和福利方面的持续发展。2013年中国成为北极理事会正式观察员,享有与会权,发言权,项目提议权。

vcg11504293940
2017年在美国召开的北极理事会会议(来源:视觉中国)

 

 

main_site_illustration_beijilishihui_prc_v5_11

 

白皮书说了什么?

《中国的北极政策》白皮书全文约9000字,提到了全球气候变化下,北极问题关系到世界各国和人类的共同生存与发展。同时确认了中国地缘意义上为“近北极国家”和“重要利益攸关方”,北极的自然状况及其变化对中国的气候和生态环境有着直接的影响。中国尊重北极国家的权利,并将依据国际条约和一般国际法,保障各国依法享有的航行自由以及利用北极航道的权利。

白皮书回顾,中国参与北极事务由来已久。1996年,中国成为国际北极科学委员会成员国。2004年,中国建成“中国北极黄河站”,并以“雪龙”号科考船为平台,成功进行了多次北极科学考察。2005年,中国成功承办了涉北极事务高级别会议的北极科学高峰周活动。近年来,中国企业开始积极探索北极航道的商业利用。

在此基础上,白皮书提出将以认识北极、保护北极、利用北极和参与治理北极作为政策目标,并本着“尊重、合作、共赢、可持续”的基本原则参与北极事务。

白皮书中提到了参与北极事务的主要政策主张包括:不断深化对北极的探索和认知,保护北极生态环境和应对气候变化,依法合理利用北极资源,积极参与北极治理和国际合作,促进北极和平与稳定。对于如何依法合理利用北极资源,白皮书则提出将参与北极航道、油气和矿产等非生物资源的开发;渔业等生物资源和旅游资源的养护、利用和开发等。

白皮书还表示建设“冰上丝绸之路”是中国积极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一部分,鼓励企业参与北极航道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北极地区互联互通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20180126103669931ta
《中国的北极政策》白皮书(来源:中新社)

 

中国在北极问题上有何期待?

中国作为贸易大国,非常关注北极地区的交通潜力。北极航道共有三条主要航线,分别是西北航道(横穿加拿大北极群岛、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东北航道(经俄罗斯北部水域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和穿极航道(穿越北冰洋高纬度海域,又称中央航道)。随着全球气候持续转暖,据估计,东北航道会在50年后全年通航。一旦这些航线正式开通,中国通往欧洲及北美的远洋航运,相比传统绕道苏伊士运河或巴拿马运河的航线,航行时间将会缩短,运输成本也减少20%至30%。白皮书的撰写者之一赵隆亦坦言:“(中国)非常希望在国际贸易和国际航运方面寻找一些比较新的可能性。”

main_site_illustration_beijilishihui_prc_v6_11_copy
中国远洋航道

 

在此基础上,白皮书中提及的“冰上丝绸之路”则更具有其广阔的发展空间。“冰上丝绸之路”倡议不仅能加强沿线各国的贸易交流,也能为北极事务提供便利的合作平台。

首先,“冰上丝绸之路”将大大改变全球的航运格局。北极气候改变,使得西北航道与东北航道成为备受各国关注的国际航线。“冰上丝绸之路”可以带动沿岸基础设施建设,增设补给点,促进北极航道的开发利用。

其次,可以利用北极地区的能源补给。在“冰上丝绸之路”体系中,中国可以在北极开辟能源新通道,同时与其他国家共同探讨北极能源的开发利用。在德国、韩国、日本等国发布的北极政策中也都表达了开发北极能源的意愿。

此外,还可拓展其他领域的合作空间。各国在“冰上丝绸之路”倡议中,可在科研、铁路、物流、旅游业等多个领域往来交流,促成全面而稳定的发展体系。

 

挑战者还是合作者?

近年,随着中国愈来愈多地参与到北极事务中,国外媒体及学者对中国的质疑也频频出现,“中国威胁论”、“环境破坏论”、“资源的饥渴者”等评价无不表现出他们的忧虑。拉瓦尔大学教授弗里德里克·拉塞尔(Frederic Laserre)在他的新书《中国的北极野心以及对加拿大意味着什么》中表达了他的担心。

对此,挪威外交大臣伊娜·瑟雷德(lne Eriksen Soreide)则持相反态度:“我们认为,这个地区如此重要,不仅仅与生活在北极地区的人们相关,而且与全球相关。目前中国正在参与全球性的环境气候变化、航运、渔业等方面的事务,对此我们表示欢迎。”

大连海事大学教授李振福强调:“多年来,中国在北极事务上一直发挥着建设性作用,作出了积极贡献。比如在极地规则方面,中国参与了国际海事组织关于极地航行规则的制定,这一规则已于2017年生效,对保护北极海洋环境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此外,中国切实遵守《巴黎协定》的原则精神,所采取的减排措施对北极的气候生态环境具有积极影响。”

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孔铉佑也回应称,中国要在北极事务中发挥的作用是不越位,不缺位。他谈到“我们参与北极开发利用的根本目标就是为了实现各方的互利共赢,来推动北极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作为北极理事会正式观察员及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均有责任参与北极事务的进程,维护北极和平与安全。北极的环境变化早已同全球进程息息相关,北极的治理也需要国际社会更广泛的参与,而中国也能为北极科学研究和治理提供重要的人力、物力和智力支持。

 

 

参考资料:

《北极问题与中国政策》 唐国强 《国际问题研究》2013年第1期

《对新形势下中国参与北极事务的思考》 贾桂德、石午虹 《国际展望》2014年第4期

《新时代“冰上丝绸之路”战略与可持续发展》 程晓 《学术前沿》2018年6月上

《为什么中国首份北极政策白皮书会引发强烈反响?》界面新闻 2018/1/31

《北极政策白皮书撰写者:中国不觊觎成为“北极国家”》 澎湃新闻 2018/1/27

《新闻办就<中国的北极政策>白皮书和北极政策情况举行发布会》 中国网 2018/1/26

上载日期:
2020年03月12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