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回纥汗国有何文化特色?

回纥文化主要是草原游牧文化,同时也受到中原及西域的影响。回纥文化是中国古代民族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影响到五代、两宋的北方及西域民族文化。

1706ph016
伊斯兰教聚会:喀喇王朝的回鹘人改宗伊斯兰教。
1706ph016

回纥人的语言

回纥人操突厥语,在语言学上,突厥语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语言,也就是公元六至八世纪漠北地区许多游牧民族的一种共同语言。活动于蒙古草原、准噶尔盆地和南西伯利亚的丁零、高车、铁勒、突厥、回纥等部落和民族,大多操突厥语,只是在不同的区域和民族间,存在着方言的差别。突厥语在历史上影响很大,是现代突厥语族语言的基础,使用现代突厥语的民族包括维吾尔、哈萨克斯坦、土耳其、乌孜别克、鞑靼、阿塞拜疆、土库曼、吉尔吉斯、撒拉等三十多个民族。

1706ph015
中国境内的摩尼教石刻
1706ph015

回纥人的文字

回纥人使用的文字主要是古突厥文。这种文字最早流行于叶尼塞河上的黠戛斯族中,因它与古代日耳曼人使用的卢尼文相似,所以也称为“突厥—— 卢尼文”。又因这种文字的主要碑刻,都在鄂尔浑河和叶尼塞河流域发现,也有人称之为“鄂尔浑—— 叶尼塞文”。古突厥文约有38—40个字母。一般从右到左横写,也有从左到右横写的。

 

大多数学者认为,大约在回纥汗国后期,回纥人就拥有自己创立的文字──回鹘文,当回纥汗国瓦解西迁以后,这种新文字才广泛流行起来。它是根据粟特文创制而成的,共有22个字母,有从右到左横写和从上到下直写两种书写法。字体有木刻印刷体、写经体和草体。回鹘文是回纥人西迁后,高昌回鹘广泛使用的文字,它不仅被用来翻译佛经,而且还被摩尼教徒、景教徒和伊斯兰教徒用来翻译和撰写本教的经典、文约、祷文、诗歌和故事等。王室和民间也以这种文字来沟通和书写契约。

1706ph014
回纥文写本长卷
1706ph014

宗教信仰

早期的回纥人跟中国古代北方其他游牧民族一样,都信奉萨满教。萨满教是一种原始宗教,因该教的巫师被称为“萨满”而得名。萨满教认为宇宙有上、中、下三界之分,上界为神灵所属,中界为人类所居,下界为鬼魔主宰,而萨满则是人与鬼神交往的中间人。

 

随着回纥汗国的建立和社会的转变,萨满教这种原始宗教已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于是回纥人便改信摩尼教。摩尼教在中国又名“明教”或“明尊教”,是伊朗古代宗教之一,公元三世纪由摩尼所创立。摩尼教由西域传入中原,再由中原传入回纥汗国,公元763年(宝应二年)摩尼教被牟羽可汗定为回纥的国教。此后,摩尼教法师在汗国内地位很高。在回纥汗国的请求下,唐代宗更下令在长安建摩尼教大云光明寺,不久,又在长江流域的荆、扬、越各州及河南府、太原府等地建寺,使中原的摩尼教也兴盛起来。

 

在十世纪时,在伊斯兰教的影响下,回纥人所建立的喀喇汗王朝推行伊斯兰教,并于公元960年,伊斯兰教成为汗国的国教。

作者:
上载日期:
2018年10月09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