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ic

回紇汗國有何文化特色?

回紇文化主要是草原游牧文化,同時也受到中原及西域的影響。回紇文化是中國古代民族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影響到五代、兩宋的北方及西域民族文化。

1706ph016
伊斯蘭教聚會:喀喇王朝的回鶻人改宗伊斯蘭教。
1706ph016

回紇人的語言

回紇人操突厥語,在語言學上,突厥語屬阿爾泰語系突厥語族語言,也就是公元六至八世紀漠北地區許多游牧民族的一種共同語言。活動於蒙古草原、準噶爾盆地和南西伯利亞的丁零、高車、鐵勒、突厥、回紇等部落和民族,大多操突厥語,只是在不同的區域和民族間,存在着方言的差別。突厥語在歷史上影響很大,是現代突厥語族語言的基礎,使用現代突厥語的民族包括維吾爾、哈薩克、土耳其、烏孜別克、韃靼、阿塞拜疆、土庫曼、吉爾吉斯、撒拉等三十多個民族。

1706ph015
中國境內的摩尼教石刻
1706ph015

回紇人的文字

回紇人使用的文字主要是古突厥文。這種文字最早流行於葉尼塞河上的黠戛斯族中,因它與古代日耳曼人使用的盧尼文相似,所以也稱為「突厥—— 盧尼文」。又因這種文字的主要碑刻,都在鄂爾渾河和葉尼塞河流域發現,也有人稱之為「鄂爾渾—— 葉尼塞文」。古突厥文約有38—40個字母。一般從右到左橫寫,也有從左到右橫寫的。

 

大多數學者認為,大約在回紇汗國後期,回紇人就擁有自己創立的文字──回鶻文,當回紇汗國瓦解西遷以後,這種新文字才廣泛流行起來。它是根據粟特文創製而成的,共有22個字母,有從右到左橫寫和從上到下直寫兩種書寫法。字體有木刻印刷體、寫經體和草體。回鶻文是回紇人西遷後,高昌回鶻廣泛使用的文字,它不僅被用來翻譯佛經,而且還被摩尼教徒、景教徒和伊斯蘭教徒用來翻譯和撰寫本教的經典、文約、禱文、詩歌和故事等。王室和民間也以這種文字來溝通和書寫契約。

1706ph014
回紇文寫本長卷
1706ph014

宗教信仰

早期的回紇人跟中國古代北方其他游牧民族一樣,都信奉薩滿教。薩滿教是一種原始宗教,因該教的巫師被稱為「薩滿」而得名。薩滿教認為宇宙有上、中、下三界之分,上界為神靈所屬,中界為人類所居,下界為鬼魔主宰,而薩滿則是人與鬼神交往的中間人。

 

隨着回紇汗國的建立和社會的轉變,薩滿教這種原始宗教已無法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於是回紇人便改信摩尼教。摩尼教在中國又名「明教」或「明尊教」,是伊朗古代宗教之一,公元三世紀由摩尼所創立。摩尼教由西域傳入中原,再由中原傳入回紇汗國,公元763年(寶應二年)摩尼教被牟羽可汗定為回紇的國教。此後,摩尼教法師在汗國內地位很高。在回紇汗國的請求下,唐代宗更下令在長安建摩尼教大雲光明寺,不久,又在長江流域的荊、揚、越各州及河南府、太原府等地建寺,使中原的摩尼教也興盛起來。

 

在十世紀時,在伊斯蘭教的影響下,回紇人所建立的喀喇汗王朝推行伊斯蘭教,並於公元960年,伊斯蘭教成為汗國的國教。

Last updated:
2018-09-10

Extended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