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南诏政治体制带有唐朝影子

1705ph023
《张胜温画卷》(局部)中的武士仪仗
1705ph023

南诏崛起,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唐与吐蕃相争。受到唐与吐蕃的双重影响,南诏政体既有唐朝的影子(如设立节度、都督等),又有吐蕃的成分(如某些官职的称呼)。此外,南诏政体还受东南亚、南亚的影响(如“骠信”、“鹤拓”之称)。南诏社会经济具有浓厚的奴隶制特色,对外战争以抢掠为其目的。大批被掳南来的汉人,带来先进的中原文化,促进了南诏社会经济的发展。至其后期,社会生产的许多部门已经接近中原发达地区的水平。南诏军队能征惯战,签军数目可以达到十万之众。南诏崇尚武功,有较严的军法与赏罚制度。

bulb

签军

兵役制度之一。战时丁壮签发为军,选择军兵的标准主要是家户和丁壮,故又有家户军和人丁军的称谓。

1705ph024
《张胜温画卷》(局部):利贞皇帝礼佛。
1705ph024

南诏立国,初以太和城(今云南大理太和村)为首府,后迁羊苴咩城(今云南大理三塔附近)。两城均只筑南北两道城墙,西屏苍山,东据洱海。南诏政区,《新唐书》称:“东距爨(今云贵交界),东南属交趾(今越南北部),西摩伽陀(今缅甸与印度交界),西北与吐蕃(今西藏)接,南女王(今老挝川圹、桑怒地区),西南骠(今缅甸中部),北抵益州(以今大渡河为界),东北际黔、巫(今贵州重庆交界)。”分设十睑、六节度、二都督进行管理。中央和地方机构的设置多仿唐朝,唯称谓不同而已。

1705ph025
“南诏王出行图” (线描复制)
1705ph025

南诏最高统治者称为诏王,自称“元”,又称“骠信”,后期称“皇帝”。临朝时坐西向东,称臣下为“昶”。大臣朝王,则自称官衔而不称“臣”。王后统称“诏佐”。王母称“信么”,也叫“九么”。王妃称“武进信么”。王子称“信苴”。南诏最高行政长官统称“清平官”,六人七人不等,分别又称“坦绰”、“布燮”、“久赞”。复有“酋望”、“正酋望”,地位稍次。清平官每天与诏王参议处理内外大事,相当于中原的宰相。清平官中设“内算官”一人,掌握机密,代诏王判押处置文书,威权极重。另有“副内算官”二人,协助“内算官”处理政务。其余均为“外算官”,分掌各个执事部门。

 

南诏的国务行政机构称为“六曹”,分别为士曹(掌管官吏调遣)、户曹(掌管户籍)、仓曹(掌管财政)、客曹(掌管礼宾外交)、兵曹(掌管军事)、刑曹(掌管刑法)。南诏后期,改“六曹”为“九爽”,分别为幕爽(掌管军事)、踪爽(掌管户籍)、慈爽(掌管礼仪)、引爽(掌管外交)、罚爽(掌管刑法)、劝爽(掌管官吏调遣)、万爽(掌管财政)、厥爽(掌管工程建设)、禾爽(掌管商业贸易)。曹之官员称曹长,爽之官员称爽长。

1705ph028
清平官杜光庭像
1705ph028
1705ph026
唐时期疆域图
1705ph026

南诏军队分为常备军、乡兵与夷卒三种。常备军数量不大,但战斗力很强,其精兵称“罗苴子”。乡兵是南诏军事力量的基础,战时临时从各村邑抽调。村邑成员平时为民,战时为兵。夷卒是少数民族武装,也属临时性质,战时方从少数民族地区征调。夷卒骁勇善战,常与“罗苴子”并为前驱。南诏主管军事事务的高级官员称大军将,属于一种荣誉职务,节度使、都督、清平官、曹长均可领有。其下则有演习、演览、缮裔、缮览、澹酋、澹览、幕伪、幕览等职。

作者:
上载日期:
2018年10月09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