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宋朝的妙手仁心

0809ph034
宋代针灸铜人
0809ph034

中国统治者多重视“仁”,医学被视为仁术,故亦为两宋统治者多予提倡与关注,医药卫生领域有全面发展,而且在规范层面也取得明显进步,由政府设校正医书局,对唐以前医学经典加以全面校勘,刻板印刷并颁行全国;调集专家整理历代本草,以为全国用药准则,皇帝署名撰写《圣济总录》等巨著推行全国,并用以考核医生,创办药局保证药物质量与成方规范,铸造针灸铜人,统一穴位、经络与治疗疾病适应症,成为医学发展与进步的盛世。

 

两宋皇帝多重视医学,其中以宋徽宗(1082—1135年)最为关注,他将医学提升到与太学、律学、武学等处同等地位,将医学原属太常寺管理改由国子监管理。医学关系人体健康,故医书不能允许存在错漏疑误。皇帝先后发布“访医术优长者诏”、“访求医书诏”、“购求医书”,创设“校正医书局”,调集颇富校雠与医学知识的专家掌禹锡等,对《素问》、《伤寒论》、《金匮要略》、《针灸甲乙经》、《脉经》、《千金翼方》、《外台秘要》等,作严谨校勘、补正,并刻版印刷,使之完整流传至今,可说是功德无量。宋太祖统治之初即下诏各医药学名家命修订本草,二百年间,皇帝修订本草即达九次之多,多次颁布全国,其中影响较大者当属《开宝本草》、《大观本草》等,特别是《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30卷,收药1746种,于1116年颁行全国。

0809ph033
《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书影之一
0809ph033

为了保证药物质量,打击药商以假乱真图谋暴利,皇帝先后命令在京城等处设立“太平惠民局”十余处,管理并经营药材之采集、加工、炮制与中成药配伍等,对规范药业与提高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是中国历史上药业的一大进步。

 

千百年来的针灸发展中,出现颇多不规范或错误问题,宋仁宗令翰林医官、针灸专家王惟一,考次针灸、铸针灸铜人,以为针灸学之准则。王惟一统一腧穴、经络、针灸主治等问题,于1026年撰成《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有腧穴657个。王惟一在其考证的基础上于1027年铸针灸铜人两具,分别置于翰林医官院与大相国寺。并将《图经》刻石,立大相国寺仁济殿,是中国最早规范针灸教学的模具。

0809ph035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书影
0809ph035

中国解剖在《黄帝内经》已有比较科学的记述,宋代更趋确切,著作有吴简《欧希范五脏图》与杨介《存真图》,前者相传为1041至1048年间,州吏吴简令画工根据欧希范等五十六名犯人被剖开的内脏绘制而成。后者为1102至1106年间,据四名被处决犯人的内脏绘制而成。

0809ph036
《存真图》中的脏腑正面图
0809ph036
作者:
上载日期:
2018年10月25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