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ic

0809ph034
宋代針灸銅人
0809ph034

中國統治者多重視「仁」,醫學被視為仁術,故亦為兩宋統治者多予提倡與關注,醫藥衞生領域有全面發展,而且在規範層面也取得明顯進步,由政府設校正醫書局,對唐以前醫學經典加以全面校勘,刻板印刷並頒行全國;調集專家整理歷代本草,以為全國用藥準則,皇帝署名撰寫《聖濟總錄》等巨著推行全國,並用以考核醫生,創辦藥局保證藥物品質與成方規範,鑄造針灸銅人,統一穴位、經絡與治療疾病適應症,成為醫學發展與進步的盛世。

 

兩宋皇帝多重視醫學,其中以宋徽宗(1082—1135年)最為關注,他將醫學提升到與太學、律學、武學等處同等地位,將醫學原屬太常寺管理改由國子監管理。醫學關係人體健康,故醫書不能允許存在錯漏疑誤。皇帝先後發佈「訪醫術優長者詔」、「訪求醫書詔」、「購求醫書」,創設「校正醫書局」,調集頗富校讎與醫學知識的專家掌禹錫等,對《素問》、《傷寒論》、《金匱要略》、《針灸甲乙經》、《脈經》、《千金翼方》、《外台秘要》等,作嚴謹校勘、補正,並刻版印刷,使之完整流傳至今,可說是功德無量。宋太祖統治之初即下詔各醫藥學名家命修訂本草,二百年間,皇帝修訂本草即達九次之多,多次頒佈全國,其中影響較大者當屬《開寶本草》、《大觀本草》等,特別是《重修政和經史證類備用本草》30卷,收藥1746種,於1116年頒行全國。

0809ph033
《重修政和經史證類備用本草》書影之一
0809ph033

為了保證藥物品質,打擊藥商以假亂真圖謀暴利,皇帝先後命令在京城等處設立「太平惠民局」十餘處,管理並經營藥材之採集、加工、炮製與中成藥配伍等,對規範藥業與提高品質發揮了重要作用,是中國歷史上藥業的一大進步。

 

千百年來的針灸發展中,出現頗多不規範或錯誤問題,宋仁宗令翰林醫官、針灸專家王惟一,考次針灸、鑄針灸銅人,以為針灸學之準則。王惟一統一腧穴、經絡、針灸主治等問題,於1026年撰成《銅人腧穴針灸圖經》,有腧穴657個。王惟一在其考證的基礎上於1027年鑄針灸銅人兩具,分別置於翰林醫官院與大相國寺。並將《圖經》刻石,立大相國寺仁濟殿,是中國最早規範針灸教學的模具。

0809ph035
《銅人腧穴針灸圖經》書影
0809ph035

中國解剖在《黃帝內經》已有比較科學的記述,宋代更趨確切,著作有吳簡《歐希範五臟圖》與楊介《存真圖》,前者相傳為1041至1048年間,州吏吳簡令畫工根據歐希範等五十六名犯人被剖開的內臟繪製而成。後者為1102至1106年間,據四名被處決犯人的內臟繪製而成。

0809ph036
《存真圖》中的臟腑正面圖
0809ph036
Last updated:
2018-09-06

Extended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