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取西经只有唐三藏吗?

受《西游记》的影响,提及取西经,相信脑海中第一时间想起唐三藏(玄奘),其实据历史资料记载,从公元三世纪后半叶到八世纪前半叶,中国汉地僧人到西方取经的共有105人,其中魏晋南北朝时期有52人,隋唐时期有53人。公元260年颍川人朱士行是中国到西方取经的第一人。以下三人就是取西经的代表人物。

1601ph020
法显在斯里兰卡主持讲经的寺庙遗址
1601ph020

法显

法显是中国古代到印度求法的先驱之一。他生活在东晋,俗姓龚,山西平阳人。3岁时就被父母送到寺院,20岁时受戒成为僧人。他在学习佛教的过程中,常慨叹已有的佛教经书不全,于是立志前往印度寻求。

 

晋安帝隆安三年(公元399年),他约了慧景、道整、慧应、慧嵬等四人,一同从长安出发。晋元兴元年(公元402年),法显等人进入印度,瞻礼了佛陀遗迹,最后找到他要的佛教戒律书,于义熙五年(公元409年)冬,取道斯里兰卡坐船回国。义熙八年(公元412年)夏,在青州长广郡牢山(今山东省即墨县境)登岸。

 

法显西行求法,前后约经15年,游历将近30国,是中国著名的旅行家。回国后他在道场寺从事翻译,还撰写了《历游天竺记传》(亦称《法显传》),介绍印度和斯里兰卡等国情况。书中保存了有关南亚和西域诸国的古代史地资料,非常有价值。

 

玄奘

玄奘,原名陈祎,约生于隋开皇二十年(公元600年),逝于唐麟德元年(公元664年)。祖籍河南陈留,出生书香之家。5岁丧母,10岁丧父,13岁随兄长捷法师住寺读佛经。隋炀帝大业六年(公元610年)在慧日寺出家。他在读经过程中,感到困惑,决意追随先哲到印度取经,将原味的印度佛教传回国内,以解决当时佛教界内出现的各种不同的说法。

1601ph021
《玄奘负笈图》
1601ph021

唐贞观元年(公元627年),玄奘离开长安,偷偷向西进发。4年里沿着丝绸之路,行程数万里,最后到中印度。玄奘在那烂陀寺学习5年,精研大小乘经典,重点学习唯识学的知识,同时还涉猎了天文、地理、医术、数学等书。在印度期间,他周游全印度,受师命讲解经论,撰写文章,主持学术辩论,被推为“论主”,获“大乘天”和“解脱天”的荣誉称号。贞观十六年(公元642年),他离开曲女城,2年后荣归长安,受到朝野礼遇。

 

玄奘回国后一心从事佛经的翻译工作,并创立了法相宗。这宗派和理论后来又经弟子传播到朝鲜、日本、越南等国。玄奘共译出佛教经律论75部,1,335卷。由于他的译文准确,质量高,是继鸠摩罗什后,被认为是中国佛教史上第二个伟大翻译家。

 

义净

义净,齐州(今山东历城县)人,一说范阳人。俗姓张,字文明。幼年出家,心慕法显、玄奘等大师的西游事迹,立志西去求法。20岁受具足戒,36岁开始赴印度求法。

 

唐咸亨二年(公元671元)在广州乘船西行,抵达印度。义净出国二十余年,于证圣元年(公元695年)回国,携回经典数百部以及金刚座、舍利子等。

 

回国后,他在国家的译场参与组织译经活动,译经数十部、百余卷,最重要当数译出律部经典。他还撰著了《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与《大唐南海寄归内法传》二书,他的著作还纠正了汉地佛教流行的误解和陋习。

作者:
上载日期:
2018年10月22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