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历代节日大不同

1302ph004
“踩高跷”几乎都流行于中国各地,图为山东省沂蒙山过大年的热闹情景。
1302ph004

没有节日是与生俱来的,其发展必经过漫长的岁月,并紧扣一地人们的价值观、风俗习惯、地理环境、经济发展和社会心态等演变过来。

 

萌芽期—先秦

古代初民并没有节日的概念。人们是经过漫长的岁月,透过观测天象和所累积的生活经验,制定出古老的天文历法,为形成节日提供了必备的前提。此外,节日必须具有一定纪念意义的风俗活动才得以成形,而初民风俗活动最早的渊源莫过于宗教祭祀。原始社会的宗教活动包括原始神话、图腾崇拜、自然崇拜和鬼神崇拜等,这一切可说是构成了先秦以前节日风俗最重要的要素。

 

定型期—两汉

中国的传统节日,如元旦、元宵、寒食、端午、七夕、重阳和冬至等,到了两汉时期,大都基本定型。这不仅因为汉朝沿袭了先秦以来的社会生活风俗,更重要的是国家统一,衍生出各种节日风俗得以定型的条件:历经了数百年的战乱纷争,汉朝出现前所未有的稳定局面,政治和经济的发展促使各地文化得以相互吸收和融合。其次,汉代的天文历法和科学的发展亦是节日风俗发展的良好条件。以往朝廷律历每因改朝换代而更替,自汉武帝下诏制定更精确的太初历,此后沿用了二千多年,为节日缔造了重要的基础。与此同时,科学技术亦于汉朝有所发展,其中以制造浑天仪、地动仪和候风仪的东汉大科学家张衡为佼佼者。天文、科学的萌芽发长,既打破了先秦盲目崇拜的倾向,亦为节日风俗的定型整合确定了可靠的前提和基础。

 

转化期—魏晋

魏晋南北朝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交织着冲突和融合的时期:宗教渗透、民族融合和因战乱频繁所衍生的独特社会心态,这些因素为中国节日风俗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元素。宗教于节日风俗的发展起到了催化作用。此时源于中国本土的道教勃然兴起,来自印度的佛教亦于东汉末年广泛传入中国,宗教的兴起不但衍生出新兴的节日,其他的中国传统节日如七夕、中秋、重阳等也不同程度地渗入了佛道的影响而产生变化。

 

变异期—唐宋

到了唐宋年间,出现了划时代的变化──节日风俗开始大规模地与城市生活相结合,从向来充满迷信、禁忌等神秘气氛中解放出来,节日风俗遂趋向世俗和娱乐化,成为民间真正的佳节良辰。这种改变与隋唐时期稳定而兴盛的国力发展有密切关系。历经数百年战乱,中国至隋唐期间达至空前的昌盛和统一,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等都十分发达,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稳定以及五光十色的城市生活,给社会风俗的演变提供了历史条件,节日风俗乃趋向娱乐型的演变。

1302ph006
宋朝的〈春游晚归图〉反映了古人带备寒食野外踏青,春游扫墓。
1302ph006

穏定期—明清

在明清时期,节日风俗仍因经济形态的蜕变和社会环境而有所变异。随着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和江南一带新兴商业城市之崛起,明清期间的节日风俗进一步朝着娱乐型的方向发展,节日的游乐味更浓。与此同时,明清时期的节俗亦弥漫着一片复古风,与节日风俗平行发展的传统儒学,至明清时已演变成严重压抑思想的教条,封建礼教对人们的思想日益禁锢,节日的礼仪形式比前更为重要。

1302ph005
〈明宪宗元宵行乐图〉描绘了宫廷张灯结彩的盛况
1302ph005
作者:
上载日期:
2019年12月19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