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真正的佛系看这里——敦煌彩塑

0509ph020
莫高窟中唐第158窟涅盘卧佛,面部丰满,微含笑意,表情安详而欣慰,生动地表达了涅盘境界的高深莫测。
0509ph020

古代匠师在彩塑制作中显示了他们卓越的才能。从一些残破的塑像上,我们了解到泥塑的制作方法。大型造像以疏松的岩层作为石胎,用圆木制骨架,并往往按照形象和动态的需要巧妙地选用弯曲的木料;木骨架上还要用芨芨草和芦苇捆出人物的大体结构,方可上泥,以减少泥量和整个雕塑的分量。制泥时就地取材于当地河床沉淀的一层泥土,即所谓“澄板土”,质地细而无胶性,加入适量细砂和纤维,表层的细泥多不加砂,里层的粗泥还可加麦秸。小型塑像以木作胎,用木头削成人物的大体结构,初具造型和动态,然后用细泥塑成,灵活地运用捏、塑、贴、压、削、刻等技法。

0509ph019
莫高窟西魏第432窟菩萨,眉高眼秀,嘴小唇薄,耳饰垂肩,含笑俯视,是一位丽质内向的少女形象。
0509ph019

佛教艺术的主人公是佛。佛教认为在无限的空间中有众多的世界,每一个世界都有佛教化众生,所以十方三世有无数的佛。早期佛像的典范之作,是莫高窟北魏第259窟北壁的佛禅定像静修中嘴角露出会心的微笑。其基本造型显然来自于犍陀罗,但也已趋向于秀骨清像。真正伟大的作品仍推莫高窟的北大像(第96窟)和南大像(第130窟)。两像均以倚坐的弥勒佛为题材,像前窟室空间狭小,造像时比例上大下小,恰好与仰望者的透视相抵销,给瞻礼者以完美的形象。莫高窟两尊大卧佛(第148窟和158窟)中,第158窟原作保存完好,将佛的逝世塑造得如同一位哲人安详的睡态,对比壁画上群众的悲悼,很好地表现了“寂灭为乐”的崇高境界。

 

菩萨在佛教的地位很高,仅次于佛,处于成佛之前最后的阶段。菩萨的主要职责是协助佛陀教化众生,传播佛法。在民间影响最大的菩萨是文殊、普贤、地藏、观世音、弥勒等。菩萨衣装考究,往往戴宝冠、项饰、臂钏、腕钏,披挂天衣、帛带、璎珞(贯串珠玉而成的装饰品),有的素雅,有的华贵。在中国,往往将“女相”特征赋予菩萨像,但根据佛经,菩萨原来都是“善男子”,为此,菩萨唇上常常画出蝌蚪形的小髭。佛的身边,随侍左右的有菩萨,还有弟子。为首的十大弟子中,主要由迦叶和阿难随侍佛的左右。迦叶和阿难名列佛陀的十大弟子之首。

0509ph018
莫高窟隋代第427窟阿难,具有斯文、潇洒的风度,兼有满面稚气而故作矜持的神情。
0509ph018

佛国世界里有护法的天神。有所谓“四天王天”,俗称“四大天王”,居须弥山的半腰,分别负责在东南西北四个方位保护佛国世界。佛教艺术中,他们都身穿甲胄和战裙,足下踏着邪鬼,手中所持的法器各有不同:东方“持国天”名提头赖咤;南方“增长天”名毗琉璃;西方“广目天”名毗楼博叉;北方“多闻天”名毗沙门。力士(或称金刚力士)是另一种护法神。他们是手里拿着金刚杵护卫佛法的勇士,守卫在佛坛或寺庙大门的两侧。

0509ph017
莫高窟盛唐第46窟天王,张口作怒吼状,双手叉腰,气概昂扬。弓步横踏“地神”,更添雄武之色。
0509ph017
作者:
上载日期:
2019年07月10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