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行草书法如何在狂放中有法度?

0510ph014
唐冯承素摹《兰亭序》
0510ph014

行书是一种俗写体。自从楷书成为正体字以来,人们写文章、写书信、写便条,都会不知不觉地使用行书。行书是一种人人熟悉、人人会写的常用书体。行书的形态,既不像楷书那样一笔一画都要规规矩矩,又不像草书那样几笔并为一笔的简略,似乎是一种折中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书体。行书之所以能够大行其道,恰恰在于它兼有楷书、草书的优势:容易让人辨识,写起来又很方便。因此,经典的行书作品,笔势流利而不潦草,体态自然。行书是非常活络的书体,如果草书的连并笔画多一些,就成了“行草书”;如果楷书的规范多一些,它又成了“行楷书”。行书变化的空间很大,书写起来很自由,这也是书家喜欢行书的重要原因。

0510ph015
晋王羲之《姨母帖》
0510ph015

行书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东汉。书法文献记载,东汉刘德升创行书,他是汉魏著名书法家钟繇、胡昭的老师。钟繇的官位高,影响大。由于他的提倡,行书便在士大夫阶层流行起来,成为一种时髦的书体。西晋时,行书被朝廷认可,成为文秘系统的书吏必须学习的书体。

0510ph016
唐怀素《自叙帖》
0510ph016

草书作为书体的定名,最初是因为这是一种潦草的体态,“草”表示非正式的意思。草书成为一种书体之后,规范了笔顺和结构,也有一套书写规则,这就是书家所谓的“草法”,即运笔的路线图。草书的写法非常简便,其他书体几笔才能完成的偏旁部件,都能简化为一笔,如“则”字省略为三笔。所以,草书的笔画、结构的显著特点是“删难省烦,损复为单”,比其他书体简略。写草书比写楷书有趣,学习草书并不难,关键是掌握基本的草法。

0510ph017
唐贺之章书《孝经》
0510ph017

草书形态分为章草、今草、狂草三种类型。其中,狂草最有浪漫、抒情的性格,最能表现书法的节奏、韵律和笔墨的千变万化,又变幻莫测,那连绵的笔势像音乐的旋律,那恣肆的形态像优美的舞姿。所以说,草书最能体现中国书法艺术的精神。在汉魏之际,草法约定俗成,形成了一套草书规则,主要特点是:单字之内的笔画连属,收笔有隶波,字与字之间不连笔,条理性比较强,被称为“章草”。西晋时,卫瓘写草书剔除了章草的隶波,上字的末笔向下字引笔,虽然字与字之间不连笔,但比章草流便,人称“草稿”。东晋时,王羲之的草书突破了单字的界限,上下字之间出现了连笔,发展了连绵的笔势,字形也纵长了,书写起来更加简便。为了表示区别,人们将旧体草书称为“章草”,王羲之的草书称为“今草”。唐朝时,一些书家写今草是一笔一行,笔势狂放,随手应变,点画纠结盘绕,这样的草书形态被称之为“狂草”。

作者:
上载日期:
2018年10月29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