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ic

行草書法如何在狂放中有法度?

0510ph014
唐馮承素摹《蘭亭序》
0510ph014

行書是一種俗寫體。自從楷書成為正體字以來,人們寫文章、寫書信、寫便條,都會不知不覺地使用行書。行書是一種人人熟悉、人人會寫的常用書體。行書的形態,既不像楷書那樣一筆一畫都要規規矩矩,又不像草書那樣幾筆並為一筆的簡略,似乎是一種折中於楷書、草書之間的書體。行書之所以能夠大行其道,恰恰在於它兼有楷書、草書的優勢:容易讓人辨識,寫起來又很方便。因此,經典的行書作品,筆勢流利而不潦草,體態自然。行書是非常活絡的書體,如果草書的連並筆畫多一些,就成了「行草書」;如果楷書的規範多一些,它又成了「行楷書」。行書變化的空間很大,書寫起來很自由,這也是書家喜歡行書的重要原因。

0510ph015
晉王羲之《姨母帖》
0510ph015

行書的歷史淵源,可以追溯到東漢。書法文獻記載,東漢劉德升創行書,他是漢魏著名書法家鍾繇、胡昭的老師。鍾繇的官位高,影響大。由於他的提倡,行書便在士大夫階層流行起來,成為一種時髦的書體。西晉時,行書被朝廷認可,成為文秘系統的書吏必須學習的書體。

0510ph016
唐懷素《自敍帖》
0510ph016

草書作為書體的定名,最初是因為這是一種潦草的體態,「草」表示非正式的意思。草書成為一種書體之後,規範了筆順和結構,也有一套書寫規則,這就是書家所謂的「草法」,即運筆的路線圖。草書的寫法非常簡便,其他書體幾筆才能完成的偏旁部件,都能簡化為一筆,如「則」字省略為三筆。所以,草書的筆畫、結構的顯著特點是「刪難省煩,損複為單」,比其他書體簡略。寫草書比寫楷書有趣,學習草書並不難,關鍵是掌握基本的草法。

0510ph017
唐賀之章書《孝經》
0510ph017

草書形態分為章草、今草、狂草三種類型。其中,狂草最有浪漫、抒情的性格,最能表現書法的節奏、韻律和筆墨的千變萬化,又變幻莫測,那連綿的筆勢像音樂的旋律,那恣肆的形態像優美的舞姿。所以說,草書最能體現中國書法藝術的精神。在漢魏之際,草法約定俗成,形成了一套草書規則,主要特點是:單字之內的筆畫連屬,收筆有隸波,字與字之間不連筆,條理性比較強,被稱為「章草」。西晉時,衞瓘寫草書剔除了章草的隸波,上字的末筆向下字引筆,雖然字與字之間不連筆,但比章草流便,人稱「草稿」。東晉時,王羲之的草書突破了單字的界限,上下字之間出現了連筆,發展了連綿的筆勢,字形也縱長了,書寫起來更加簡便。為了表示區別,人們將舊體草書稱為「章草」,王羲之的草書稱為「今草」。唐朝時,一些書家寫今草是一筆一行,筆勢狂放,隨手應變,點畫糾結盤繞,這樣的草書形態被稱之為「狂草」。

Last updated:
2018-09-03

Extended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