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楷书如何取代隶书?

0510ph011
唐人临王羲之《黄庭经》
0510ph011

楷书的笔画形态比隶书复杂,文字学家统计,各式各样的笔画有30种。唐朝的时候,书法家曾将楷书的各类笔画酌此归纳,因为推崇王羲之,用《兰亭序》开篇的“永”字的笔画为例,来概括楷书的基本点画和笔法,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永字八法”。

 

楷书的横向笔画是左低右高,纵向的笔画比隶书伸展,每一笔画都有斜度,所以楷书的姿态是欹侧的,结构方法复杂多变。唐朝书家总结出结构“三十六法”,明朝书家细分为“八十四法”,清朝书家总结为“九十二法”,例如 :“排迭”法用于笔画繁复的“画”,“寿”等字;“覆盖”法用于“云”, “奢”之类的字,都是安排楷书结构的具体方法。楷书结构的基本原则是:上紧下松,左紧右松,内紧外松。在欹侧中求稳重,于变化中求匀称。

0510ph012
北魏《始平公造像记》
0510ph012

楷书是由东汉俗写隶书演变而来。公元三世纪的三国、西晋时代,楷书是一种新书体,笔画比较平直,结体方正,还有隶书的遗韵。到了公元四世纪的东晋,楷书的点画形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纵向的笔画伸展了,结构紧密而欹侧,基本上摆脱了隶意,楷书终于取代了隶书,成为正体字。

 

自东晋以来,人们练习书法都从楷书入手。一千多年来,学习楷书一直以钟繇、王羲之的作品为模范。清朝中期兴起北碑书法以后,北朝的楷书也成为临摹的垯本。实际上,北朝的楷书是继承东晋、南朝的楷法,而唐朝楷书又是南北朝楷书的继续。由于唐朝名家的楷书作品多,楷法完备,形态最为丰富,所以流传最广。

0510ph013
明‧沈度《敬齐箴》
0510ph013
作者:
上载日期:
2018年10月29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