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黄河中游以壶口瀑布闻名

0202ph011
壶口瀑布
0202ph011

从内蒙古托克托县河口镇,到河南郑州的桃花峪,为黄河中游,长1,206公里。其中又可以分为如下三段:

  1. 从河口镇到禹门口(龙门),黄河穿行于晋陕峡谷之间,两岸险峻陡峭。
  2. 禹门口以下至潼关,黄河进入汾、渭谷地,河面开阔,水流缓慢。
  3. 在潼关、风陵渡之间,黄河突然以90度急转东流,穿行于中条山与崤山之间,水势复趋湍急,形成干流上最后一个峡谷河段。

 

黄河自河口镇以下受吕梁山阻挡,转向南流,进入长达七百余里、两岸高出水面数十至百米的晋陕峡谷。其左岸有偏关河、岚漪河、湫水河、三川河、昕水河,右岸有窟野河、秃尾河、无定河、清涧河、延河、云岩河,成为黄河接受支流最多的河段。

 

这一河段引人注目的自然景观是壶口瀑布。壶口以上,河水在250-300米的宽槽中流;至壶口,急速的水流在平整的槽底切出一道长5公里、宽30-50米、深30米的深沟,呈现出一种“谷中谷”的形态;谷中三面之水倾泻而下,形成落差达17米的瀑布。这是由于基岩岩性不一,河床在地质时期溯源侵蚀而成的。在进入汾渭谷地之际,黄河河床被两岸峭壁夹峙,形如门阙,号为龙门。这是河流将山岭切穿所致。

0202ph012
河东灌区
0202ph012

黄土高原

黄土高原介于秦岭以北、长城以南、太行山以西、青海湖以东,面积约40万平方公里,黄土实际覆盖面积达276,000平方公里,为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分布区。其厚度很大,大部分地区为80-120米,陇(甘肃)东、陕北可达150米以上。

 

由于土质疏松,气候多暴雨,植被覆盖率低,黄土高原的地面侵蚀非常强烈,形成原(宽而平广)、梁(长条形高地)、涧(侵蚀沟谷)等一系列极富特征的黄土地貌。其垂直节理较为发达,不易坍塌,因而该地“窑洞”的民居形式较为发达。

 

黄土是由风力堆积而成的,其发育经历了早更新世(距今60万年前)、中更新世(距今10-60万年前)、晚更新世(距今1.2-10万年前)三个时期。此后气候转为暖湿,流水侵蚀作用加强,流失的黄土构成了黄河泥沙的主要来源。

 

泾渭分明

在今陕西省中部,西起宝鸡,东迄潼关,南接秦岭,北邻陕北高原,有一个东西长300公里的河谷平原,这便是号称“八百里秦川”的渭河平原,通称关中平原。它是由渭河及其支流泾河、洛河冲积而成的。

 

有一个反映此地自然现象的成语“泾渭分明”,它出自《诗经》:“泾以渭浊”(《邶风‧谷风》篇);说的是泾、渭两河的含沙量不同,因而其水流有渭清泾浊之别,由此用以比喻人品的不同。渭、泾、洛河流域都是黄河中游主要的暴雨区,因而也是地面切割最破碎、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由此成为黄河主要的产沙区。只有当各流域不是同时遇上暴雨,其水流才会有明显的清浊之别。

 

中流砥柱

在中条山与崤山之间,黄河流经了一段类似于长江三峡的河道,特别是在今河南三门峡市和山西平陆县之间,河床中耸立的峭石将水流分为三股,这些峭石被称为砥柱。砥柱之间有如洞开的门,根据其水流的湍急程度,人们称中间为“神门”、南边为“鬼门”、北边为“人门”,三门峡即由此而得名。传说这是大禹治水时,将阻档河道的山陵凿开,因而形成的。

 

砥柱自古便是黄河交通运输的大害,汉唐之间曾多次对此进行整治,但都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自1960年代三门峡水库建成以后,号称中流砥柱的峭石仍矗立在水库的大坝前。

作者:
上载日期:
2018年10月12日

延伸阅读